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天榜草莓

科幻小說

蘇澈看著鏡中的自己。
十六七歲的年紀,體態偏瘦,面容俊俏。
“這就穿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壹十壹章 與孫子論道,彈指滅楚!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by 天榜草莓

2024-3-3 18:40

  早在吳王僚的支持下,蘇澈的職位從大司徒升遷太宰。
  太宰,這是天官,是六卿的首位,總管全國大事。
  這是真正的壹人之下,萬人之上,話語權可不是大司徒能相提並論的。
  由太宰蘇澈主持的變法,第壹步就是對吳王僚的三個堂兄弟動手。
  三位公子被收回特權、城池、以及府庫裏的壹切財富。
  這場突襲之所以能如此順利。
  壹是因為,諸侯很少會對卿大夫下手,在此之前,還未有這個先例。
  二是因為,這是突然襲擊,是不講“禮”的行為,在這個時代很少有人這般動兵。
  說來很是可笑,明明已經禮崩樂壞了,可在這個時代,很多人依舊在戰場上講禮。
  毫無疑問。
  這壹次突然襲擊,突然的下手,直接把三個公子給打懵了。
  他們從未想過,竟然有如此不講武德之人,來偷襲他們!
  蘇澈這邊,公子光最是無法接受,壹直以來,他都在期待著自己能坐上吳王的位置,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不斷的增加自己的威望,各種努力,就是為了有朝壹日,能登上吳王之位。
  然而隨著這壹次突襲,這壹切美好的幻想,就此破滅,也註定了他再也不可能登上吳王之位了,既然如此,那繼續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
  公子光坦然赴死,而其他兩個公子,倒是沒有這般的誌氣,他們雖然失去了壹切,可作為吳王的堂兄弟,還是能當壹個清閑的公子,至少是衣食無憂的。
  即便在這個時代,大部分普通人的看法依舊是,活著總比死了好。
  三個公子的兵權被回收,府庫裏的財庫,全部收入到國庫之中,這直接豐盈了國庫,同時吳王僚所掌握的兵力也進壹步的擴張了。
  掌握的兵力增強這麽多,吳王僚說話的底氣也更足了。
  他直接對吳國所有的卿大夫下令了——
  “改革勢在必行,吳國必須經過變法才能強盛!所有阻擋變法進行的,都是吳國之罪人!”
  如果公子光還活著的話。
  這句話壹出,公子光多半要站出來了。
  因為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必須得站出來成為吳國所有卿大夫的表率。
  他會義正詞嚴的對吳王僚說:
  “天子無權幹涉諸侯,諸侯無權幹涉卿大夫,此乃天下之共理,妳今之為,乃是大逆不道,倒行逆施之舉!”
  可惜的是,這麽好的機會,已經嗝屁的公子光是看不到了。
  他被蘇澈先下手為強,直接拿下,接受不了,摸脖子自殺了。
  三個公子壹無,無疑是敲山震虎了,吳國所有卿大夫壹個個瑟瑟發抖,根本不敢多說什麽。
  趁著這個機會,蘇澈直接上書。
  他對吳王僚說:“時機已經成熟,既然吳國上下,所有卿大夫,無人敢不從,那便趁機將他們的兵權全部收回吧!”
  吳王僚下意識的問:“如果有不從的人呢?”
  蘇澈淡淡的說:“不從者,殺之!”
  吳王僚瞇著眼睛,點了點頭說:“那便如此!”
  原本吳王僚還擔心改革失敗,情況變得非常糟糕,此刻這般順利,那自然要大刀闊斧,繼續改革下去!
  只要將吳國的兵權全部收回,那他的權利就會再次集中,成為吳國真正的話事人。
  原先蘇澈僅僅只是裁撤了壹部分人的世襲爵祿,軍民人等全部論功行賞,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引起無數抗議。
  此刻收回兵權這壹條令壹出,吳國上下,瞬間沸騰,有卿大夫誓死不從,直接反叛。
  在他們看來,如果丟掉了兵權,那他們在這吳國,便是待宰的羔羊!
  還有壹部分人,他們堅持古禮,認為被剝奪了兵權,比殺了他們還要嚴重,所以哪怕是死了,也不會順從。
  面對這種情況,蘇澈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既然想死,那就讓妳們死!
  直接開殺!
  不殺個人頭滾滾,不殺個血流成河,那這改革就永遠不可能完美進行。
  暫時的妥協,換回來的永遠是對方的得寸進尺。
  只有殺出壹條血路,殺得他們再不敢言語,才能將變革順利的推行下去。
  不流血的變革,哪能叫變革呢?
  此刻吳國有孫武、伍子胥、蘇澈這樣的名將在,這群抵抗的卿大夫,根本就是螳臂當車,以卵擊石。
  已有取死之道!
  幾日後。
  壹座小城池中。
  蘇澈剛剛攻破了這裏,在攻進來的瞬間,卿大夫紀直接自殺,連帶著自殺的,還有他的家臣。
  蘇澈進入這座小城裏後,幾乎所有人都用仇恨的眼神看著他,那眼神仿佛要吃了他壹樣。
  隨著改革的進行,原本名聲還很好的範子,在這段時間,幾乎肉眼可見迅速變差。
  範蠡成為了奸佞之臣的代名詞,名聲之臭,連越國、楚國都能聽到。
  蘇澈提出的之改革變法,本質就是中央集權。
  可這毫無疑問直接把卿大夫階層給得罪死了,他們恨不得生吞活剝了蘇澈。
  恰恰是他們這樣壹群人,往往是掌握了話語權的。
  底層的屁民,又懂什麽呢?
  蘇澈出的政策,對底層的百姓很好,讓他們能吃飽飯,穿暖,甚至偶爾還能吃到肉。
  所有平民對範子感激涕零,將他奉為聖賢,可問題是,他們這壹批人,連字都不認識,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在古代,“民心”這東西,往往說的是權貴階級,是那些讀過書的人,因為他們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至於那些底層的百姓,這群黔首、庶民能懂什麽??
  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是被剝削的層級,憑什麽要對他們好?
  反而讓卿大夫、士大夫這些貴族階級遭殃?
  這是什麽道理?
  這群既得利益者,根本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
  他們的存在,是周朝建立至今,這麽多年下來的規定。
  每個卿大夫,祖祖輩輩都是皇親國戚——天子的親戚被封為諸侯,諸侯的親戚被封為卿大夫。
  他們是天潢貴胄,祖輩已經將他們的事情全給幹了,他們只需要躺在功勞簿上享受就行了,這是持續這麽多年的傳統,是多少年都不曾變化的現狀。
  為什麽現在他們要失去這壹切?為什麽?!
  對他們這些卿大夫而言,奪走他們這壹切的範蠡,不正是奸佞的代名詞?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真是壹點毛病也沒有!
  範蠡,這個來自於楚地的庶民,他身份骨子裏都是低賤的,憑借自己的名聲,得到了吳王的器重,卻不以為報,反而蠱惑吳王,讓他對國內的卿大夫下手,手足相殘,兄弟之間互相屠戮,迫害其他卿大夫,這是何等的邪惡啊。
  這樣壹個邪惡的存在,被這群人用這樣的眼神盯著看,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蘇澈卻不以為意,他瞥了壹眼這群人,冷笑壹聲說:“吳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
  這話壹出。
  立刻有人站出來:“吳國之事在吳王,在諸位卿大夫,妳?不過壹奸佞之輩,又待怎樣?”
  蘇澈抽出寶劍,冷漠說著:“爾要試試吾寶劍是否鋒利嗎?”
  這人也是配合,跟著抽出寶劍,冷冷說道:“我劍也未嘗不利!”
  “說得好!”
  蘇澈哈哈大笑,直接壹劍過去!
  他可不是董卓,妳也不配是袁紹!!
  蘇澈的動作很快,瞬間壓身上去,這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的空間,直接被壹劍斬掉了頭顱,連擋上壹劍的機會也沒有。
  這大好頭顱滾在地上,在地上不斷的滾動著,所有人都露出恐懼的眼神,驚恐的看著蘇澈。
  壹直以來,蘇澈在吳國都標榜著以德服人,可這突然間的動手,他們連動作都沒怎麽看清,旁邊這人便被殺了!
  好快的動作,好敏捷的身手,好強的劍法!!
  “這壹把劍,是我的‘德’劍,我擅長以德服人,如果還有不滿的,那就問問我手中的‘德’劍吧!”蘇澈拿著手中的寶劍,淡淡笑著說道。
  只見這把鋒利的寶劍上,明明斬殺了壹人,卻沒有壹絲壹毫的血跡,依舊光潔如新,這壹幕看得人背脊發涼——殺人不見血,這樣的劍術,幾乎可以通神了!
  在這個時代,那些大賢,聖人,可不是手無縛雞之輩,壹個個都猛得不像話,是武力超群的存在!
  君子六藝,武藝占三分之壹。
  壹個個都是快意恩仇的狠人。
  比如孔子,他據說能擡起城門,如此偉力,相當於霸王舉鼎了。
  孔子的弟子冉有曾經幫助季氏帶兵打仗並且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季氏就很納悶了,妳們儒家不是講仁義道德,講經說理的嗎?妳怎麽會帶兵打仗呢?
  於是他便詢問冉有是在哪裏學習的戰略知識,冉有回答道:“從孔子那裏學來的”。
  《禮記·檀弓上》記載,子夏有壹天問孔子:父母被人殺害了應該怎麽辦?
  孔子回答:但凡遇見仇人,管他在哪裏,當場就幹死他!
  這是壹個大佬武力充沛的時代。
  像是蘇澈這樣的狠人,被世人尊稱為範子的存在,如果在武力上丟臉的話,那可實在是丟人啊!
  說起來,蘇澈這壹把“德”劍,也有些故事。
  原本蘇澈想拿槍當武器,可他這樣的大佬,整天拿著槍,就像是個士兵壹樣,實在是不好看。
  在這個時代,還是佩劍更瀟灑壹些。
  但那些普通的劍,根本不好用,太壹般了。
  所以蘇澈花了大價錢,請了越國的壹位名匠,專門為自己鑄造壹把寶劍。
  這位大師是生活在甌江流域的閩族匠人,名字叫歐冶。
  當然,也有人稱呼他為“歐冶子”。
  在這個時代,名字後面被尊稱為子的存在,都是某個方面的大佬。
  這位歐冶,便是鑄造領域的大佬,所以被人尊稱為歐冶子。
  他的名字或許不那麽讓人印象深刻,但他的女兒,女婿,卻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他的女兒叫莫邪,女婿叫幹將。
  而他鍛造的作品,同樣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他冶鑄的作品有: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後因風胡子之邀,與幹將夫婦赴楚為楚王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
  歐冶子被吳國的範子請求鑄劍,他欣然同意,為蘇澈專門打造出了壹把“德”劍。
  說實話,以歐冶子起名的高水準,“德”這樣的名字,他實在是有些不忍直視。
  哪有人將自己的寶劍命名為“德”?這實在是太奇怪了!
  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這樣的名字多好聽?
  但無奈,蘇澈是他的頭號金主,花了大價錢,就隨他去了。
  這壹把德劍在手,蘇澈的諸多劍法,便有了施展的空間。
  此刻……
  眾人看著這把德劍,無不愕然的想著,範子說以德服人,用的就是……這把德劍?
  這與他們想象中的情況,好像不太壹樣!
  範子這也太兇殘了,不僅人狠,而且這劍法也太厲害了!
  壹個個都不說話了。
  畢竟那些硬茬子,早就隨著卿大夫紀自殺而死了,活到現在的,基本都是壹些軟骨頭。
  唯壹能嘴硬的,也被蘇澈殺了。
  這人死後,這群人再不敢用叛逆的眼神看著蘇澈了。
  蘇澈見這群人再不敢與自己對視的,他也不在意他們的想法。
  蘇澈淡淡說著:“我不管妳們在想什麽,只要妳們能配合變法的進行,那無論想什麽,都無所謂。”
  “我需要妳們知道,妳們的想法並不重要,改革,是吳國頭等大事,妳們只需要配合就好!”
  “現如今,整個吳國,再無卿大夫之權,只有吳王壹人!”
  “改革,變法,這是洪流大潮,擋者必死!”
  “不配合的下場,妳們應該都看到了!”
  “可聽到了?”
  “可明白了?”
  這話壹出,這群人只能服軟,紛紛應聲:“明白了。”
  蘇澈轉身瀟灑離開。
  這段時間。
  吳國的動亂,對於周邊的楚國而言,算是壹個很好的機會。
  按理來說,他們應該趁著吳國內亂的時候,趁機對吳國下手,配合卿大夫的動亂,給吳國壹記重創!
  壹旦那樣的話,那吳國的變法絕對不會如此順利的進行,肯定會非常的難受。
  然而很不湊巧……
  這個時候,楚王病入膏肓,即將駕崩了,楚國自己先亂了起來,根本沒有時間管吳國的內亂,這直接給了吳國進行變法變革的絕好機會!
  當然了。
  這也正是蘇澈瞅準了這個機會,方才進行的變法。
  現如今的吳國,只有楚國壹個對手,現在楚國自顧不暇,越國方面,還沒有與之交惡,也沒有出手,而是發出了譴責的聲音。
  不僅是越國,其他的中原大國看到吳國的變法,第壹時間的想法並不是跟著變法,而是紛紛譴責吳國的愚昧暴行,在道義上斥責吳王僚的無道行為。
  這大概就像是前世,某個國家做了什麽了不得的事,被國際輿論瘋狂譴責壹樣。
  這種譴責,在戰國這個時代,其實是很有用的,畢竟大家的臉皮還沒有那麽厚,很容易造成不好的影響。
  就連吳王僚在面對各國如同雪花壹般的譴責時,壹時間也有些亂了陣腳。
  他很是擔憂,如果他不給出壹個合理的解釋的話,那毫無疑問會讓吳國在諸國之間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會被其他國家以此為借口攻擊!
  聰明的吳王僚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他壹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讓他大為苦惱,肉都吃不下去了,美人都沒心思入了,壹時之間,憂心忡忡。
  當蘇澈帶著壹大批軍隊班師回朝的時候,吳王僚連忙來到都城門口迎接。
  吳王親自迎接太宰的回歸,這壹陣仗,把蘇澈給弄得楞住了,他什麽時候這麽有威望了?
  壹般來說,是應該他去拜見吳王僚,而不是吳王僚親自來城門口迎接他啊!
  這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嗎?
  蘇澈還是很了解吳王僚的。
  果不其然,當吳王僚坐上蘇澈的馬車時,便將這個難題迫不及待的給說了出來:“我們吳國變法,雖然國內抗議的聲音被妳、孫武、伍子胥給鎮壓了,可國外的聲音又該如何處理呢?”
  “國外的聲音?我們變法的消息這麽快就傳出去了嗎?”蘇澈有些意外的說著。
  “這是自然,早在公子光自殺後,其他兩位公子的壹切權勢被取消後,消息就與已經無法阻止,不可避免的傳了出去。”吳王僚緩緩說著:“現在我們吳國動亂,妳們四處鎮壓,動靜鬧得更大了,各國都在譴責我們……”
  “他們譴責就譴責唄。”蘇澈無所謂,譴責而已,算個什麽?
  “他們可不僅僅只會譴責,如果我們不回應,給他們壹個合理的交代,他們甚至會以此為借口攻擊我們,還會斷了我們的商路,和我們斷絕壹切的往來。”吳王僚認真的說道。
  “這樣嗎……”蘇澈聽了這話,稍稍壹楞,隨後點頭說道:“那就給他們壹個回應吧。”
  “可如何回應呢?我們的變法是必須進行下去的……事情已經到了這壹步,是不可能再回頭了。”吳王僚有些頭疼的說著:“這該如何給諸國壹個交代,給出他們能滿意的答復呢?”
  “先生,妳有什麽想法嗎?”吳王僚看了壹眼蘇澈,有些期待的問著。
  在他看來,如果是蘇澈的話,那壹定會有辦法吧?
  別說。
  還真有。
  蘇澈點了點頭,在吳王僚的耳邊說了幾個字。
  吳王僚聽了之後,頓時瞪大了雙眼……還能這樣的嗎?還有這種操作?!
  仔細壹想。
  還真是妙不可言!
  幾天之後。
  在隨著吳國的變法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
  諸侯國們的抗議聲也是如火如荼,聲音越來越大。
  就當壹人壹口吐沫星子,都要將吳王僚淹死的時候。
  吳王僚終於回應諸侯國們了。
  吳王僚說:“我蠻夷也!”
  這話壹出,諸侯國的國君們直接無語了。
  這簡單的四個字,直接把所有譴責的聲音給嗆了回去。
  我蠻夷也,不知禮,所以進行這些變法,妳們為什麽還要指責我呢?
  這句話其實在很久之前,楚國的國君曾經說過。
  當時中原姬姓諸侯國認為自己血統高貴,瞧不起位置非中原的秦楚兩國,視其為蠻夷。
  楚國對這種不公平待遇的怨恨可謂是遍布史書。
  然而楚國的國君熊渠卻將這種歧視,化為了楚國的優勢,憑借自身的實力獲得了更大的利益,成為春秋時期,兼並領土最為成功的國家。
  而現如今,吳王僚居然學楚國的國君,來了這樣壹句,直接把諸侯國的國王們給整無語了。
  原因很簡單,楚國雖然是蠻夷,和楚國壹樣的吳國,盡管地處偏僻,是南蠻子的地界,可吳國的國君血脈,卻是正兒八經的根正苗紅!
  早在周朝還未建立的時候,只是諸侯王的周太王,在離世之前,面臨儲君的人選問題,便十分頭疼。
  他的小兒子十分賢明,而小兒子的兒子,姬昌,更是聰明絕頂,壹看便是雄主。
  相對於兩個愚笨的兒子,他更希望把國君之位交給小兒子。
  可問題是,雖然這兩個兒子不成器,但也算是敦厚老實,如果沒有任何道理,就直接廢長立幼,這是取死之道。
  當這二人知道了周太王的想法,也沒有爭奪王位,而是主動離開了。
  二人去了南方,在壹個海邊的小城定居下來,在周太王和弟弟死的時候,也沒有站出來爭奪王位。
  王位順利的落到了姬昌的頭上,通過姬昌的努力,以及他兒子姬發的治理,國家日益強盛,最後直接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於鹿臺,周王朝也就此建立。
  等到周王朝建立後,姬發尋找太爺爺的兩個後代,最終在吳地找到了他們的後人,他們已經在吳地紮根,並且成為了當地的領袖。
  於是乎,周武王姬發順水推舟,將吳地分封給了他們,讓他們成為了姬姓諸侯王。
  當然了。
  這段塵封的歷史,很大可能是吳國的國君瞎編的,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血脈是純正的姬姓血脈,不是蠻夷之王。
  可不管是瞎編的,還是確有其事,這說法的確讓此前的吳國在中原諸侯國之中站穩了腳步。
  然而現在到了變法的時候,本壹直自稱為姬姓諸侯王的吳王,卻直接撕開了面具:不裝了,攤牌了,我蠻夷也!
  這直接把其他的諸侯王們給整無語了。
  看把人家孩子給逼成什麽樣了……堂堂姬姓諸侯王,都被逼急了,直接說自己是蠻夷!
  到了這種時候,還能譴責吳王什麽呢?
  這種感覺就像是打遊戲的時候,隊友發揮失常,操作拉跨了壹波,妳剛準備噴他,他卻主動說了壹句:我太菜了,我太垃圾了!
  這種時候,妳還好意思再噴他嗎?
  自然是不好噴了。
  此刻吳王說出的這壹句:“我蠻夷也。”
  便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直接堵住了悠悠之嘴。
  諸侯國的國君們,也不好再說什麽了。
  吳國旁邊的楚國,病入膏肓中的楚平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還開心的笑出了聲:“果然和我壹樣是蠻夷啊,平時裝什麽大尾巴狼呢,哈哈哈……咳咳!”
  此時此刻,諸侯國的國君們,顯然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畢竟吳國這變法革新,是開天辟地以來的頭壹回,其他國家的國君雖然好奇,但根本沒有跟風的意思。
  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像是吳國這樣,擁有變法條件的。
  這不僅僅是魄力的問題,還有實力的問題。
  沒有這個實力,敢於變法革新,多半不會讓國力強盛,反而會讓他們遭到全國抵制,最終丟了王位。
  吳國。
  吳王僚找來了蘇澈,大喜過望的說:“太宰,妳給我出的主意果然不錯,我說出那句話後,再無人敢罵我了。”
  “我蠻夷也!”
  “這個理由還真是不錯!”
  “在妳告訴我的時候,我還有些猶豫,根本不好意思這麽說……”
  “可轉念壹想,雖然我們吳國壹直標榜是姬姓諸侯王,可那群狗入的,依舊把我們當成蠻夷對待!真是氣死了我了!”
  “現在我用這個理由,直接堵住了他們的嘴,我蠻夷也,別來管我!!”
  吳王僚很開心,近些日子,隨著國內不斷變法,所有卿大夫的軍隊都來到了國君的手中。
  不變法不知道,壹變法頓時嚇了壹跳!
  原本吳王僚的軍隊,最多時就兩萬人——這是諸侯王的常態,軍隊基本就是這個數字,不會超出太多。
  畢竟諸侯王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卿大夫們瓜分了,諸侯王根本沒有那麽多的軍隊能作戰,也供養不起太多的軍隊。
  即便是齊桓公這樣的春秋霸主,兵力不過四萬。晉文公稱霸時,兵力不過七萬。其他的中等諸侯,兵力不過幾千到壹兩萬的樣子。
  可現在,當整個吳國的權利都來到了吳王僚的手中後,士兵直接突破十五萬之多!
  即便在蘇澈和孫武的建議下,將國兵和卿大夫的軍隊混編,再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淘汰不合格的士兵,留下能令行禁止的士兵,吳國所擁有的軍隊,依舊有十二三萬之多!
  強盛的軍隊,絕對的權利,越發強大的國力,這就是變法的本質!
  這也是從春秋時期,到戰國時期標誌性轉變——變法!
  各國有不變法者,無壹不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而這,僅僅只是變法的開始,吳國還能不斷的強大。
  這讓吳王僚大為振奮,他相信持續下去,吳國很快就會成為諸侯國的霸主,到時候他也能去天子的腳下閱兵了!
  其實蘇澈也大概能猜到吳王僚這沒出息的想法,畢竟這是時代的局限性,沒有彼可取而代也的想法很正常。
  能成為壹個霸主,便是許多諸侯窮極壹生的夢想了,畢竟當初就連說出這句話的項羽的想法也只是成為壹個霸王。
  蘇澈並沒有說這方面的事情,時代在前進,該來的,終究會來到。
  隨著吳國的軍隊整肅,蘇澈也開始了自己的吏治。
  首先整頓官吏隊伍,加強對於官吏的考核和監督,同時挖掘有才能的人,提高整個國家的行政效率。
  許多無能的卿大夫被淘汰掉,被毫不留情的掃進了歷史的塵埃中!
  而賢能的人才,如同過江之鯽壹般,不斷湧現出來。
  不僅是吳國不斷出現賢能的人,其他諸侯國的賢能之人,也紛紛來到了吳國,要壹展拳腳。
  在這個時代,因為身份的問題,在很多國家,依舊會出現無法入仕的問題。
  比如已經日落西山的楚國。
  來自底層的人才們,要更加務實,他們解決事情的辦法也更加簡單,這正是蘇澈所需要的。
  隨著變革的進行,整個吳國的基層官吏,可謂煥然壹新,全國上下生機勃勃,發展極為迅速。
  原本的吳國,因為地處偏僻,有著許許多多的問題。
  比如經常遭受江河海水的侵害,土地屢屢被淹,每年都有因為水災而流離失所的人。
  再比如各地的軍事防禦設施,也沒有完善,經常容易遭受他國的入侵。
  還有各地沒有國家糧倉,壹旦發生天災,饑荒就會出現,土地拋荒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人民的生活並沒有得到壹點保障。
  在蘇澈擔任大司徒,太宰的這段時間裏,盡管已經在不斷的改善這些問題,可他壹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而且他推行的這些利於百姓的政策,經常受到那些卿大夫的阻礙。
  他很難將政令的推行到完善,因為無法傳達到吳國各處。
  可即便如此,吳國的情況依舊在蒸蒸日上——由此可見,之前的情況是多麽的糟糕。
  而現在,隨著官吏被蘇澈徹底治理,政令的推行,再也不會受到阻礙,這讓吳國各地的情況,可謂日新月異。
  從吳國卿大夫手中弄到的財產、糧食,用來改善吳國人的生存環境,招攬各國的人才,簡直是雙贏的局面——只有卿大夫輸了。
  不過,即便原先的卿大夫們怨聲載道,幾乎將範蠡和孫武、伍子胥這些人罵得狗血淋頭,但他們依舊無法阻止吳國在迅速的變強。
  吳國底層的百姓,對於蘇澈的各種政策,非常配合,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比範子更好的太宰了。
  太宰是真的在關心他們,而不是將他們當成了賤民。
  除了吏治、民治之外,蘇澈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武器工業,他花千金請歐冶子擔任吳國冶鐵令。
  這是蘇澈設置的新職位,是專門制造兵器的頭兒,擁有不低的話語權。
  而歐冶子也沒有辜負蘇澈的期望,成功讓冶鑄業落後的吳國,逐漸變成了冶鑄業的強國,每壹把寶劍都受到國外無數好評。
  除了大肆冶鑄兵器之外,蘇澈還鼓勵制造強弓勁弩,制造盔甲,這是壹項大支出,也就是蘇澈拿出了灘曬法,制造了大量的鹽,否則這窮鄉僻壤的吳國,還真無法支付得起這壹筆費用。
  大規模制造盔甲、弓箭、強弩、以及大量的戈。
  這是要做什麽……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如今楚國山河日下,等到楚平王駕崩,便是吳國吞並楚國的最好機會!
  聰明的伍子胥自然看出了這壹點。
  他十分興奮的來太宰的宅邸,詢問蘇澈:“太宰公,何時動手呀?”
  “不著急,兵法有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蘇澈緩緩說著:“等時機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此刻他正在和孫武下棋,蘇澈執白,孫武執黑,二人的棋力都不差,壹時間殺得難分難解。
  孫武聽到蘇澈這句話時,頓時雙眼壹亮:“好壹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壹句話總結起來真是不錯,不知道太宰公看的這本兵書叫什麽名字?我居然沒有看過!”
  作為兵法大家的孫武,幾乎將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兵法全部看完了,他還真沒聽過蘇澈這壹句“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來源,壹時間非常之好奇,因為這句話和他的兵法理念,可謂十分符合,非常對他的胃口!
  蘇澈看了壹眼孫武,頓時有些無言,這……這就尷尬了。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出自孫子兵法中,而這本書,便是孫武的“兵法十三篇”所演變而來的,現在孫武雖然寫出了“兵法十三篇”這個主題大綱,但還沒有徹底完善。
  蘇澈隨口說道:“這是我從壹本已經失傳的古籍中看到,偶得的殘篇而已。”
  “已經失傳的古籍殘篇?”孫武聞言,有些惋惜的說:“那真是太可惜了。”
  “我對於兵法,也略有涉獵,或許我們可以探討壹二。”蘇澈看向孫武,笑著說道。
  “太宰公居然也懂兵法?”孫武有些驚訝。
  “這是自然!”蘇澈笑了笑。
  自古以來,真正牛逼的人物,都是全能的,蘇澈自然也不例外,他對於兵法壹道,總結了前人和後人的所有智慧,自然不會太差,或許和韓信那種多多益善的人比起來差上不少,可如果光用理論打嘴炮,他也未必穩輸!
  “我想請教壹二,不置可否?”孫武連忙作揖行禮,恭敬的問道。
  蘇澈點了點頭,只說了壹個字:“可!”
  這段時間,蘇澈的變法改革,已經進入到了平穩的階段,對於卿大夫的貴族特權限制,也寫到了法令裏,接下來的事情再不需要他親歷而為,壹起都走向了正軌,他也多了許多休息時間。
  與孫武論道兵法,自然不是什麽問題。
  隨後,蘇澈便和孫武展開了激烈的論道,他們在戰爭的各個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計謀,兵勢,後援,虛實,地形,間諜……戰爭涉及的方方面面,簡直不要太多。
  對於戰爭壹道的了解,蘇澈斷然沒有孫武這般厲害,可他的眼界很廣,看過的東西簡直不要太多,這壹點是孫武無法比擬的。
  所以,蘇澈的壹些想法,壹些天馬行空的意見,對於孫武而言,可謂是如獲至寶。
  而孫武對於戰爭的理解,對於用兵之道的闡述,同樣讓蘇澈受益匪淺。
  二人這壹論道,足足論了壹天壹夜,壹旁伍子胥也認真聽了個壹天壹夜。
  不僅是孫武和蘇澈二人受益匪淺,這壹直在旁邊聽著的伍子胥,同樣收獲頗豐。
  雖然二人討論到激烈,討論到深層次的時候,有些話他根本聽不懂,但這並不妨礙伍子胥將這些話記住,等到以後再慢慢理解這些談話的內容。
  隨著論道結束,三人吃了壹頓大餐。
  這時,有情報部門的人將楚國的最新消息送了過來。
  在蘇澈的組織之下,吳國的販鹽小販並不只是單純的商販,他們還兼職間諜的身份,他們都是蘇澈精挑細選之下的人選。
  隨著吳國商販在售賣海鹽、鹽磚的時候,各種方面的消息,也隨著那些販賣海鹽的小販,傳到了吳國。
  這是壹套成熟的情報體系網絡,雖然深層次的消息,很難打探到,可即便如此,這些情報,依舊是有利用價值的!
  在春秋戰國這壹時期,是沒有單獨的情報機構的。
  這壹任務的角色大都是由縱橫家和軍中的細作以及各諸侯的食客擔任。
  這個時候已經有縱橫家了,只是名聲壹般,算是後世聞名天下縱橫家的雛形。
  而現在,蘇澈創諸國之首例,創造了這壹情報部門,也便是應了他的那句話。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武和蘇澈認真看著情報的內容。
  這壹份情報是加急情報,日夜兼程,不斷趕著送回來了,是非常關鍵的情報。
  只見情報內寫著——
  就在昨日。
  楚平王,駕崩了……
  時機已至!
  蘇澈微微壹笑,將這份情報丟給了伍子胥。
  伍子胥見了,頓時瞪大雙眼,惱怒的說:“這個狗賊,竟然就這麽死了!真是太便宜他了!”
  “滅楚吧……”
  蘇澈隨手將桌上的來自楚地的羽殤雙耳玉杯彈翻,殘余的酒液,緩緩在桌子上流淌。
  “此刻的楚國,已是腐朽不堪、滿目蒼夷、民生雕敝,彈指便可滅之!”
  伍子胥聞言,雙眼壹亮,十分期待。
  孫武卻沒什麽表情變化,他的情緒十分內斂,雖然期待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大展拳腳,可他並沒有喜怒形於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