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夜天下

都市生活

三天前石仲魁以為自己走了天大的好運。
五月大雨夜裏,在家裏的陽臺上吹著微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0章 要權要錢

帶著農場下凡塵 by 夜天下

2023-9-10 23:06

  薛蝌、薛寶琴心裏同樣高興,三千兩銀子還不是主要的。
  有了這次的事情,等於自己這壹支就有了個靠山。
  而且兄妹兩從小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可以說做生意他們很擅長,卻因為年齡小,沒長輩,這幾年說是小心翼翼都不為過。
  現在壓力壹下子小了,別說薛蝌了,就是11歲的薛寶琴都不免胡思亂想起來。
  “哥哥,姐夫有沒有可能擡舉您,讓妳做官?”
  薛蝌壹楞,隨即嘆息壹聲道,“我倒是想,可姐夫非要給我這三千兩,想開口都沒機會。”
  薛寶琴卻搖搖頭,“大哥妳糊塗,哪有辦壹次事,就保證說為妳求官的道理。真那樣,姐夫反而不可信。
  現在這樣剛剛好,既顯得看重妳,又可以趁機再考驗、考驗妳。”
  薛蝌這才反應了過來,臉露驚喜表情點頭道,“我聽人說,姐夫接了欽差差事後,這些天都忙著和工部、戶部的官員扯皮。
  不行,明日壹早我就去姐夫那邊候著。”
  薛寶琴點頭的同時,又提醒道,“哥哥還是先去嬸娘和堂哥那裏知會壹聲才好。”
  “對、對、對”,薛蝌壹拍額頭,“還是妹子想的周到。”
  擡腳就想去找薛蟠,沒走幾步又停了下來。
  “不行,還是明日和大哥說說姐夫的難處後,再幫姐夫的事。”
  薛寶琴想了想,也贊同起來。
  ……
  石仲魁那日去找皇帝,明著是借著見皇帝,來警告夏守忠。
  但也是真有事。
  從拿到戶部記載的,京畿之地所有在冊的稻田資料後,仔細查看了壹天,回家後再把大興的土地招來。
  有了土地這個對大興田畝之事,了解的壹清二楚的地頭蛇在,別說有官紳想隱瞞田地了。
  就是誰家接受了多少投獻過來的田地,都別想瞞過他。
  “上仙,戶部的資料是十五年前清查時記載下來的,小神算了壹算,大興應該有超過2萬畝的稻田沒被登記在冊。
  至於麥田,雖然沒看到資料,但小神猜測,隱瞞的數量應該會超過5倍。”
  土地這麽壹說,石仲魁就明白了過來。
  10萬畝土地等於66.67平方公裏,而現代社會的首都面積16410平方公裏。
  大周的順天府雖然不知道具體有多大,但應該差不了太多。
  15年以來的不斷開荒,開發出10萬畝,也就是壹千公頃的麥田,好像也算不得什麽。
  但石仲魁即便知道,也不打算告發。
  普通農戶是沒能力開荒和保住這些農田的,這事壹旦捅出去,全京城的勛貴、官員、鄉紳肯定會恨死自己。
  今後別說做事了,被人使絆子逼回翰林院,去國史館任職修史的不錯了。
  所以他找皇帝就兩件事。
  壹是要錢,二是要權。
  皇帝對於給石仲魁些權利,倒是明白這是必然。
  無論是推廣稻田養魚,還是疏通河道的事,沒點實際的權利,根本不可能辦成。
  甚至連駐守在濟寧的河道總督衙門都進不去。
  好在石仲魁也不用疏通整條京杭大運河,太上皇的旨意上明確寫著署理京畿河道疏通。
  不過京畿漕運、永定河年年洪汛時,朝廷基本上都會派個尚書、或者侍郎、都禦史主持。
  汛期結束,差事結束,職位就撤掉。
  功勞沒有,出事了還得擔責,工部那是巴不得今年,甚至明年,年年都讓石仲魁管著。
  皇帝聽到石仲魁這幾天,天天和工部、戶部扯皮後,心裏也在同情他。
  想了想後,就給了石仲魁壹塊,可以調動秀衣衛百戶的腰牌。
  至於和文官的扯皮,那得看石仲魁自己的本事。
  而石仲魁要的也很簡單,名正言順。
  有了這個名義和權利,甭管那些官員是否推諉,不敢拒絕就行。
  但給錢,皇帝可舍不得從自己的內庫掏錢了。
  但壹想到戶部的虧空,也知道想從戶部要錢,別說他石仲魁了,就是他這個皇帝都不壹定要的到。
  石仲魁也不會傻乎乎的和賈政外放時壹樣,用自家的錢為朝廷辦事。
  “陛下,臣請自籌資金,但還請陛下先給5萬兩銀子,以籌建衙門和收攏衙役、兵丁和小吏。”
  “5萬兩?”
  皇帝氣的心肝都疼了。
  往年即便是尚書主持洪汛,都沒給過5萬兩。
  而且大周戶部每年的稅收也就6百萬兩,而且還日間呈現下降的趨勢。
  別說5萬兩了,就是兩、三萬兩戶部都不會給。
  石仲魁笑著道,“臣今日借5萬,壹年後還4萬兩。”
  “當真?”
  皇帝驚奇的直接站了起來,“愛卿可知君前無戲言,辦不到,就不僅僅是罷官免職那麽簡單了。”
  這要是做成了,等於朝廷只花了1萬兩銀子,就把稻田養魚和疏通京畿河道的事情辦成了。
  這不是能臣,誰還敢說自己是能臣?
  石仲魁拱手道,“臣除了學問剛剛入門外,經營之道反而更精通。”
  皇帝臉壹黑,六元魁首也只叫學問剛剛入門?
  那自己這個皇帝不是和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幼童壹個級別了?
  可這話皇帝只能放在心裏,說出來反而被人恥笑。
  還有,妳壹個讀書人,如何敢說自己更擅長經營之道?
  想來想去,皇帝最後只能認為石仲魁這是打薛家的主意。
  不過這麽壹來,好像既不用擔心石仲魁不還銀子,又不用擔心他找不到賺錢的辦法。
  拿起筆,寫了份旨意扔給了石仲魁,“沒出成績之前,朕不想再見到妳。”
  石仲魁接過折子,笑呵呵行禮後退離開了上書房。
  等了片刻,見夏守忠出來了,這才拱手道,“還需勞煩公公打發個人,帶下官去繡衣衛衙門。”
  “應該的、應該的。”
  夏守忠笑呵呵的點頭,“正好咱家也無事,不如親自帶狀元公走壹趟?”
  這話本是好意,畢竟繡衣衛的大檔頭本來就是皇帝的心腹,又是夏守忠的手下。
  由他帶著去,繡衣衛上上下下包括指揮使今後都不敢敷衍了事。
  但石仲魁卻笑著道,“先謝過公公,但下官要做的事,或許會得罪不少人。還是等惹出了麻煩時,再請公公援手壹番。”
  夏守忠壹聽就明白,石仲魁的意思是,這是壹開始和他這個內官沒關系的話,今後幫忙就沒人會說兩人這是在內外勾連。
  想到這,夏守忠立馬熄了帶路的心思,甚至根本不想和石仲魁有瓜葛。
  免得今後被他牽連。
  石仲魁跟著個小太監往宮外走時,心裏卻想著,文官做事能避免和內監有關聯,還是得盡量避免。
  否則即便是首輔,也擔不起內外勾連的指責。
  但這話不能直接和夏守忠說,要不然這太監肯定認為自己看不起他。
  有皇帝給的腰牌,去繡衣衛的過程很順利。
  壹百個繡衣衛力士,壹個百戶和五個總旗,今後只要石仲魁身上還有疏通河道的差事在身,就會聽命於石仲魁。
  坐上四人擡的官轎,吩咐順兒帶路去戶部要錢。
  壹般四人擡的官轎,那是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坐,而且出京的話能換成8人擡。
  石仲魁這種從六品小官,即便是狀元也只能做2兩人擡的官轎,但他身上兼著欽差差事,不僅可以坐四人擡轎子,禮部還給他配上了16人的儀仗隊。
  四個帶刀的護衛,四個舉著欽差牌匾的隨從,八個轎夫可以輪流換人,而且還能帶上數量不等的家仆。
  不過因為壹直待在京城裏,石仲魁沒那麽張揚。
  除了官轎因為是身份體現,這才帶著8人外,欽差牌匾和護衛都被他打發到禮部待著。
  這些人不用做事還有錢糧拿,當然樂意了。
  以至於石仲魁不得不給8個擡轎的人,每人每天50文的補貼。
  否則這群禮部的差役雖然不敢違抗命令,但擡轎時卻能顛的妳難受。
  石仲魁也可以用不實心做事換掉他們,或者幹脆讓人打他們壹頓。
  可這麽做的後果就是必然有風言風語,在禮部和其他衙門裏流傳。
  甚至即便這些人是他的直屬屬下,要是傳出壹個苛待的名聲就不好聽了。
  好在這種人的要求也不高,每天補貼他們幾斤、十幾斤米,足以讓他們感恩戴德。
  而這既是所謂的古代官場潛規則之壹。
  來到戶部外,負責看門的小吏、衙役壹見他下轎,臉色露出幸災樂禍的笑容。
  忙吩咐人進去稟報的同時,幾個小吏、衙役也快步走上前單膝跪地行禮,“小的見過狀元公,度支司的刁郎中壹個時辰前去了吏部辦事。
  要不,您明日再來?”
  石仲魁知道那個刁德興這是在躲著自己,而且已經不是第壹次了。
  凡是事不過三,自己來找妳三次了,還是見都不見,那就別掛自己耍手段了。
  當然,自己其實也可以找於洪高或者繕國公府,甚至賈家和王子騰。
  但有事就找人幫忙,顯得自己沒本事。
  故意站在戶部衙門口好壹會,往來的官員和小吏們議論和打聽後。
  很快有人露出笑容,有人搖搖頭還是直接走了。
  但不管是嘲笑,還是嘆息的人,都把這事給傳了出去。
  石仲魁這才笑呵呵的對壹直跪著的小吏說道,“本官來戶部第壹天見了右侍郎大人。
  去找戶部司,花了四天才拿到了京畿之地,歷年登記的稻田資料。
  這到算不上什麽,畢竟調取庫存確實需要時間。
  但去掌管支調之事的度支司支取錢糧時。
  這位刁大人倒好,幹脆來了個公務繁忙,三次都見不著。”
  前兩句是故意不得罪右侍郎和戶部司。
  後壹句就差直接罵刁德興整天瞎忙,故意刁難自己。
  石仲魁笑瞇瞇的掃了壹圈豎起耳朵聽的戶部衙役、小吏,還有十幾個官員和眾多隨從。
  見這群人表情不壹,這才笑著道,“告訴刁大人,凡事事不過三。”
  說完,轉身上轎。
  這事擺明了有人在用拖延的辦法拖著自己,壹旦錯過今年的播種,那罪過就大了。
  這種情況下,自己做出壹些出格的舉動,反而才算正常。
  當然,要是真壹時間拿不到錢,石仲魁也不會壹直和戶部耗下去。
  比較皇帝給的旨意裏,有可以自行籌備資金的話。
  隔著轎子對順兒說道,“讓繡衣衛百戶崔和忠壹會來見我,現在回家。”
  順兒忙點頭,喊了聲‘起轎’,隨後吩咐當初和他壹樣,都是從於家跟過來的家仆去不遠處的酒樓喊人。
  說完後,順兒想了想,低聲在轎子旁問道,“老爺,是否請繡衣衛的力士、總旗、小旗官們吃頓便飯?”
  這提議倒是不錯,但石仲魁卻壹句‘不用’,就不再說話了。
  已經慢慢習慣古代的石仲魁心裏很清楚,用銀錢吸引下屬效命確實很有用,但這裏面存在個問題。
  古代是官本位,而不是現代社會企業中,上司還得小心對待和拉攏著手下做事的人。
  石仲魁對受命於自己的繡衣衛不滿,打百戶崔和忠三五十棍都是壹句話。
  崔和忠還不敢心有怨言,萬壹讓他回繡衣衛,那大檔頭和指揮使絕對會扒了他的皮。
  因為自己可是能隨時遞腰牌,進宮去上書房的人。
  雖然不會傻乎乎的在皇帝面前告狀,可在夏守忠面前提幾句,以太監極度要面子的做派,肯定會找大檔頭和指揮使的麻煩。
  所以石仲魁很清楚,賞賜屬下得在他們做出成績後,而不能提前。
  免得這群殺才覺得自己好蒙騙。
  回到家,崔和忠已經帶著5個總旗,規規矩矩的等在門外。
  石仲魁下轎看到後,臉上不免露出了笑容。
  同時在心裏嘆息壹聲,難怪那麽多人心心念念都得靠科舉。
  實在是壹朝官袍加身,就能決定很多人的前途、甚至生死。
  崔和忠和5個總旗忙單膝跪地,“見過大人。”
  “嗯”,石仲魁帶著6人進入家裏,吩咐順兒帶他們去大堂等著,自己則進了書房。
  發動驅神之術,錦毛鼠沒多久跑了回來。
  “老爺,那刁德興得了戶部小吏的通知,直接去了養在外面的外室家。”
  聽錦毛鼠說刁德興居然去了外室家,石仲魁不由冷笑壹聲。
  正愁找不到妳的把柄,沒想到妳居然就這麽簡單的自己送上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