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寶生涯

吃仙丹

都市生活

  壹塊家傳古玉,讓孟子濤開啟了別樣人生。   寶玉、古瓷、名畫、文玩珍寶接踵而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9章 下鄉收貨(下)

撿寶生涯 by 吃仙丹

2018-7-23 20:33

  孟子濤和中年男子交談,主要目的是為了打聽村子裏面的情況,於是,他又問道:“大哥,那妳知道附近的人家,有沒有我說的那些東西?”
  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三十塊錢看著不多,但在農村也不少了。
  中年男子聽了孟子濤的問話,馬上說道:“噢,對了,村東頭的三楞子家,好象還有壹些當年分地主分到的東西,不過他前幾天說要拿去京城給專家鑒定,也不知道會不會賣。”
  “還有上次我聽說,村裏有人家挖地挖了個陶瓷盤子,聽說還好著的。不過到底是誰家,我當時正喝的迷糊,沒聽清楚,妳自己去問別人打聽壹下吧。不過,地裏挖出的這種東西總歸有些不吉利,也不知道有沒有被砸掉。”
  壹般農村裏的人都圖個吉利,所以以前大多數人認為出土的陶瓷晦氣,隨手就砸,更不會拿入家中。
  這幾年收藏類的電視節目放多了,人們陸續知道有的值錢,才不再隨手砸了,但多少還有些忌諱,如果對這方面特別在意的,還真有可能砸了。
  得了兩條有用的消息,孟子濤連忙對中年男子表示感謝,又打聽到了三楞子家的位置,就走了過去。
  不過事不湊巧,三楞子家裏只有兩位老人,孟子濤問老人家裏有什麽不用的舊東西,老人告訴他,這種事情他們做不了主,三言兩語就把孟子濤打發了。
  得,運氣不好,還能怎麽辦,去別地看看吧。
  要說孟子濤來的時間還是稍稍晚了壹些,村上有不少人已經去休息了。走了幾戶人家,見大門緊閉,他心裏多少有些郁悶,怎麽先前沒想到這壹點。
  走到後村,孟子濤突然發現有壹戶人家門口非常熱鬧,有不少人在門口喝茶聊天,也不知道主人家有什麽事情,不過這正合孟子濤的心意。
  於是,孟子濤連忙走上前,客氣地問道:“在忙啊,不知各位家裏有沒有沒用的老東西,我買!”
  現場壹靜,大家有些奇怪地看了看孟子濤,坐在最北邊的壹位有些謝頂的中年男子,反問了壹句:“妳買這東西幹嘛?”
  孟子濤壹聽這種口氣,知道有門,不過為免糾纏不清,他回答的比較模糊,笑吟吟地說道:“收藏研究用。”
  “哦。”說話那人點了點頭,隨後對著旁邊壹位三十多歲,長得有些憨厚的青年說道:“三楞子,妳家不是有老東西嗎?拿過來看看唄。”
  三楞子說話有些口吃,他搖了搖頭:“我……我要拿……拿到京城去,讓……專家給我看看。”
  孟子濤說道:“這位大哥,跟妳說句實話,這年月要找個靠譜點的專家可不容易,有些所謂的專家,就是為了壹些鑒定費,把假的說成真的。我並不是說,妳的東西有問題,但沒有熟人帶著,最好還是不要找專家鑒定。”
  “再說,就算妳有熟人,去壹趟京城的費用可不少,為了鑒定專門去壹趟,代價有些高吧?”
  三楞子還是搖了搖頭:“我……我要帶……我爸媽去京……京城旅遊,專家是參加電視活動的。”
  孟子濤呵呵壹笑:“電視臺請的專家確實比較靠譜,不過不也要錢不是?我幫妳看又不要錢。”
  旁邊有人接過話道:“就是,三楞子,妳就讓這小哥給妳看看唄,又不會讓妳吃虧。”
  大家也紛紛附和,不過他們可沒好心幫孟子濤,只不過是因為太好奇三楞子家的老東西到底是什麽樣子了。
  三楞子見大家都這麽說,想了想,也覺得是這個道理,於是,就回家去拿東西去了。
  這個時候,孟子濤又說道:“各位大哥,妳們家沒什麽沒用的老物件嗎?”
  其他人搖了搖頭,最先開口的那位中年男子,想了想說道:“我家好像有,不過得找找看。”
  說完,他就起身走進了屋。
  這時,孟子濤又問道:“老物件沒有,妳們有沒有挖到什麽瓶瓶罐罐,破銅爛鐵什麽的?”
  這時有人說道:“慶平,妳上回不是挖出來壹只盤子嗎,青綠色挺好看的,妳不會去拿過來讓小哥看看?”
  那位叫慶平的男子並沒說什麽廢話,站起身說道:“行,我去把東西拿過來。”
  沿壹會,中年男子就從屋裏出來了,手上還拿著壹個老的筆筒,看起來灰不溜秋的,都看不出是用什麽材質制作的。
  孟子濤把東西接過仔細壹看,發現筆筒的材質是竹根,筆筒外壁雕王老圖,此圖為清代傳統題材,深受達官顯貴們的喜歡,更多用於文房四寶中。
  只見,山石青松下,五位老者展圖而觀,構圖疏密有致,雕刻手法老練流暢,為清晚期的雕刻手法,也算是壹件小精品,市場價值應該在兩萬左右。
  孟子濤看過之後,就說道:“是件老東西,現在應該用不著了吧?”
  “早不用了。”中年男子老實地回答道。
  孟子濤以攻為守,直接把價格問題拋給了對方:“妳想賣什麽價?”
  “妳要收,怎麽問我價格?妳能給什麽價?”中年男子也不笨,輕易不露自己的底。
  孟子濤呵呵壹笑道:“這東西過去很多,就像咱們現在平時買的文具壹樣,根本不值什麽錢,人們不用後不是扔了就是當柴火燒了。妳的傳到現在,我是可以買,但這灰不溜秋的,我也不方便開價,還是妳說個吧,貴了還是妳的。”
  孟子濤壹連串的攻心言語,讓中年男子有些發蒙,看了看自家的筆筒,覺得確實沒什麽賣相。況且,他也知道自家以前的情況,出過讀書人,但家裏並不富裕,估計這筆筒應該不是花什麽大價錢買的。
  於是,他立馬就降低了心理預期,試著說了壹個價格:“我這東西到底也傳了上百年了,就算是保管費,壹年十塊錢也不多吧,再加上當初買它的錢,我便宜壹點就算壹千塊吧。”
  壹般來說,人都愛面子,他之所以說壹千塊,也是擔心價格開高了,被孟子濤貶低的太過,被周圍的村民看了笑話,不然開個三五千的也有可能。
  不過就算這樣,周圍不少人心裏也覺得中年男子心有些黑,不就壹只看起來不怎麽樣的筆筒嗎?居然要壹千塊錢,也虧他說的出口的。
  這也算是圍觀人多的好處,另外,周圍的村民多了,也不用孟子濤費口舌打聽古玩,省了他不少功夫。
  不過,這其中也有壞處,因為現在電視上鑒寶節目多了,有些以前不知道價值的東西,壹些人心裏也有數了,如果人壹多,可能會有人從中作梗,讓孟子濤買不成。
  孟子濤呵呵壹笑道:“我說大哥,妳這價也太離譜了,別說我了,就這麽壹個灰不溜秋的東西,我壹千塊錢買下來,賣給誰去啊?我最多只能給壹百。”
  其實,在鄉下鏟地皮,哪怕對方說的價格再便宜,也必須故意還點價,免得對方有賣虧了的感覺,說不定會有意外發生。
  另外,東西還必須握在自己手裏,因為如果東西在對方手裏,壹旦報價,或者談好了價錢,對方又猶豫反悔,除非妳動點歪腦筋,不然根本不可能從地方手裏把東西拿到手。畢竟對方又不是古玩這行的從業人員,根本不會顧及什麽行規。
  而且,開價的時候,給的太高也不行,因為給的越高,人家越覺的珍貴,藏得越快。
  畢竟農民又不傻,知道來村裏收貨,給的價格肯定不會高,如果給的高了,他心裏就會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把東西賣到城裏去,很可能賣個高價。
  而如果給的低了,他們就會想,自己把東西拿到城裏去賣,萬壹連個車費都抵不上,還浪費了自己的寶貴時間,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而且,萬壹買家把東西看錯了,那不是白跑壹趟嗎?
  所以,東西的價格必須給的低,至於心裏會不會因為此事而愧疚?說實話,孟子濤心裏確實有點,但他是商人,總不能因為心裏有愧,就不做買賣了。
  孟子濤可不是聖人,做不到這壹點,最多從對方手中買到便宜的東西後,第二次去,故意再買點東西,價給高點,讓自己心裏舒服壹些。
  言歸正傳,因為種種原因,在這個時候,壹定要把東西握在自己手裏再報價,孟子濤也是這麽做的。
  中年男子連連搖頭道:“不行!我家傳了百多年的東西,哪能壹百塊錢就賣了?最少也得八百塊錢。”
  孟子濤苦笑道:“大哥,不是傳了百多年的東西就值錢,就像漢代的陶罐,傳了兩千年了,壹般的不也就幾十幾百塊?要賣的貴,關鍵東西得好,就這筆筒,妳問問大家,誰願意出八百塊錢買啊?不然的話,我給個幾萬都願意。”
  見大家都認同孟子濤的話,中年男子的態度有些軟了:“那妳想給多少?”
  孟子濤說道:“我再給妳添五十。妳看怎麽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