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寶生涯

吃仙丹

都市生活

  壹塊家傳古玉,讓孟子濤開啟了別樣人生。   寶玉、古瓷、名畫、文玩珍寶接踵而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89章 書法大師(下)

撿寶生涯 by 吃仙丹

2018-7-23 20:33

  寧濟的表情之中帶著壹絲苦澀,幹了20年的行業,感情還是挺深厚的,不過現實就是這個樣子,作為個人既然扭轉不了發展的趨勢,那也只能順勢忍痛改行了。
  寧濟對著大家笑了笑:“抱歉,失態了,大家先坐壹會喝點茶,我去把東西出來。”
  孟子濤對舊書,還有店裏靠裏面,壹櫃子的古籍很感興趣,於是說道:“寧掌櫃,不知道我能不能看看貴店的東西。”
  寧濟笑了起來:“開門迎客,當然可以了。”
  聽孟子濤這麽壹說,大家幹脆就在店裏逛了起來,不過鐘錦賢和田萌萌這壹對馬上就沒了興趣,壹個是不太喜歡讀書,壹個是有點小潔癖。
  宋鵬弟兄倆因為這裏經常來,也只是選了壹些自己感興趣的看壹下,選了兩本古籍。
  正在這個時候,寧濟拿來了幾件瓷器,孟子濤讓其他人先看,他和何婉奕還留在書架前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
  與此同時,寧濟有些得意地說道:“這幾件元青花,雖然不過是延佑型,不過都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可以算是延佑型元青花中的精品之作。”
  宋鵬笑道:“老寧,妳讓我們看這些東西之前,總要說壹下妳的目的吧,如果只是讓我們看看,那就沒意思了。”
  寧濟呵呵壹笑道:“那當然不可能讓妳空手而回的,這幾件元青花,如果妳覺得可以的話,我可以給妳們壹個合適的價錢。”
  “這五件妳準備都賣了?”宋鵬問道。
  寧濟有些無奈地說:“我也是沒辦法啊,我現在這個位置不太好,而且面積有些小,我要換了壹個店面,裝修、拿貨還要留壹點流動資金,所以也只能先把這些處理了。”
  這個時間,從外面走進來兩位熟客,寧濟跟大家說了聲抱歉:“宋老板,妳們慢慢研究吧,看好了跟我說壹聲就行了。”
  “行,妳去忙吧。”說著,宋鵬他們就把目光放到了眼前這幾件青花瓷上。
  壹邊,孟子濤翻看著壹堆老舊古籍,這些古籍都是有壹些年代的,不過並不太老,最早也就清末時期。
  這堆古籍比較雜亂,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什麽都有,不過基本都沒什麽特別珍貴的。
  翻到最後,孟子濤看到壹本差不多16開大小,使用硬皮封面的本子,本子有些厚,看起來不太像是書籍。
  孟子濤有些好奇地拿起翻開壹看,發現裏面是《淳化閣帖》的內容。
  《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壹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壹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
  這本《淳化閣帖》當然不是刻本,而是臨本,所謂臨本就是按原本臨摹的書畫,如果臨摹的好,或者書寫者是書法名家,那麽價值肯定高。反之,那還不如翻刻的版本。
  前文說過,孟子濤喜歡書法,以前他的書法作品的鑒賞能力就很高,更不用說現在了,這本臨本給他的第壹印象挺不錯,形和神雖然比起原作來要差上壹些,但也已經算是可圏可點了,很有參考價值。
  可惜的是,整本臨本翻下來,沒有看到臨摹之人留下任何的款識和鈐印,作者是誰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這本臨本的紙張讓孟子濤覺得挺新奇的,看起來年代久遠,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不說,紙張很厚,比裝裱之後書畫作品的紙張還要厚,而且摸起來也有些硬,可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
  如此種種,讓孟子濤心中多少有些奇怪,當他想進壹步觀察的時候,宋鵬請他過去。
  既然如此,孟子濤就直接使用了異能,結果不能說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但也差不多。因為,以他往常的經驗來看,這樣有些反常的物件,可能會有驚喜,但現在的驚喜實在太大了,而且居然還有壹次觀寶的機會。
  按下心中的激動的情緒,孟子濤合上封面,準備買下這本臨本。
  這個時候,剛才進來的兩位客人中的其中壹位,徑直向孟子濤走了過去,此人四十來歲,身材中等,但滿臉橫肉,第壹眼看起來不像是什麽好人。
  他壹走到孟子濤面前,直接說道:“餵,這本臨本我早就已經預訂了。”
  孟子濤正高興能夠撿到壹件寶貝,這句話像好像壹盆冷水澆到了他的頭上,讓他來了個透心涼。
  孟子濤心裏想著怎麽處理才好,嘴上問了壹句:“妳預訂了?”
  中年人說道:“當然,昨天來的時候,我錢沒帶夠,就跟寧掌櫃說了壹聲,不信妳問壹下。”
  到底是老顧客,寧濟記得確實有這件事情,不過昨天忙著盤貨,等盤完貨他就給忘記了,這本臨本到底怎麽回事,他還沒有看過。
  孟子濤覺得有些難辦,說道:“這位朋友,我挺中意這本臨本的,不知能否割愛?”
  中年人語氣生硬地說:“不行,我也很喜歡這要臨本,不能讓給妳,快給我。”
  說完,他直接抓向了孟子濤手中的那本臨本,壹點都不客氣。
  孟子濤眉頭微微壹皺,雖然心裏很是不舍,但還是只能讓給對方,畢竟他是鄭安誌的關門弟子,別人能不守規矩他卻不行,不然傳出去,容易被人說三到四,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
  不過,東西雖然迫不得已的讓給了對方,觀寶的機會卻不能浪費,異能發動頓時就有壹股意念直沖腦門。
  孟子濤原本做好了迎接意念沖擊的準備,然而,結果卻十分平和,甚至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
  孟子濤到也沒有覺得太過奇怪,因為這是書法的經驗,他本來書法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只不過是相當於進壹步提高而已。再加上書法是文化方面的知識,所以才比前兩次舒服多了。
  不過,正是因為他用了觀寶之後,更是心痛不己,想要得到這本臨本的願望更加的強烈。
  因為,書法經驗的來源,正是東漢書法家張芝。
  有關張芝的史料很少,《後漢書·張奐傳》僅記長子芝最知名,及弟昶並善草書。西晉書法家衛恒著《四體書勢》,稱:“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稱善作。後有崔瑗、崔實,亦稱皆工,弘農張伯英(張芝)者因而轉精其巧……韋仲將謂之草聖。”
  這段話中,所說的韋仲將韋誕為三國魏光祿大夫,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他認為:“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畫微瘦。崔氏法之。書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張芝喜而學焉。轉精其巧,可謂草聖。”
  說明張芝雖以杜、崔為師,但後來居上,“超前絕後、獨步無雙”。
  唐開元時著名書法家和評論家張懷瓘,在其名著《書斷》這部中國書法史上傑出的專著中,有數百字比較詳細地論述了張芝,其他歷代書法家大都引用和認同韋誕、衛恒、張懷瓘、孫過庭等人的論述,從而確認了張芝“草聖”的地位。
  而孟子濤得到了張芝書法方面的經驗,只要再加以吸收利用,到時以他的書法水平說他壹聲大師也不為過了。
  書法方面的事情先放到壹邊,現在關鍵是臨本裏面藏著的張芝的作品,張芝是東漢人,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了1800多年,因此他的墨跡沒有傳世之作,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孟子濤也有些想不明白,怎麽還會有“漏網之魚”留傳於世,但既然異能都給出了結果,而且自己還得到了張芝跨越時空的傳授,想來肯定是錯不了的。
  要知道,現在保存最早,真實可信的名家法帖,是西晉時期陸機的《平復帖》,張芝的作品還要早幾十年將近百年,壹經發現,完全可以轟動國際古玩界。
  這樣壹件寶貝,孟子濤怎麽能夠失之交臂?然而,就以這人的態度來說,再多說也肯定沒有什麽結果,而且還會引起對方的警惕,所以孟子濤覺得自己應該想個好壹點的辦法才行。
  話說的這麽多,其實從剛才中年人不客氣地抓向那本臨本到現在,不過才過了半晌而已。
  中年人把臨本拿到手中,打開翻看了壹下,頓時就覺得不太對勁了,怎麽昨天看還是比較硬的紙張,現在卻軟綿綿的了,要不是字跡還是壹樣的字跡,他肯定會以為換了壹本。
  雖然字跡沒有什麽變化,但這樣的變化,他覺得肯定是有什麽原因在裏面,於是脫口而出:“餵,我昨天看這本臨本的紙張還是硬的,怎麽現在變得軟爬爬的了?”
  孟子濤聞言同樣也很訝異,不過他並沒有表現出來,並且想到了當初月華珠的情況,被吸收了靈氣之後,化成了粉末。會不會,臨本裏面所藏的張芝的作品,也因為觀寶也化為了壹堆粉末呢?
  如果是這要的話,孟子濤就覺得可惜了,當然,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先解決了這個中年人再說。
  “這我哪知道,我看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要說,這個中年人脾氣真不怎麽樣,說話好像在審犯人壹樣,孟子濤覺得很不舒服,不過這事可能確實和他有關,所以他也沒有和對方針鋒相對,但語氣也不會很客氣。
  “真的?”中年人盯著孟子濤,目光有些不善。
  孟子濤皺著眉頭說道:“妳這人有毛病吧,我就拿著看壹會,紙張就有了變化,妳問問大家信嗎?”
  中年人的態度讓孟子有些惱怒,如果東西是中年人的,那也就算了,妳錢都還沒付算是什麽事。
  “妳特麽再說壹次!”中年人的脾氣確實不好,不過壹句話就讓他炸毛了。
  “怎麽著,想動手?!”孟子濤眼睛壹瞪,原本收斂著的氣勢瞬間就散發了出來。
  此時,孟子濤給中年人的感覺就好像壹頭猛虎,嚇得他身上白毛汗都起來了。
  轉眼間,兩個人居然就劍拔弩張起來,這讓店裏的人都沒有想到,連忙上前勸架。
  宋鵬也認識那個中年人,不客氣地說道:“牛老三,收收妳的脾氣,別自討苦吃。”
  牛老三聽的出宋鵬話中的警告意味,知道自己惹不起這個年輕人,不過,他嘴上可不會認輸的:“看在宋老板的面子上,不和妳壹般見識!”
  孟子濤註意到宋鵬給自己的眼色,而且他本來就不想搭理這人,就回了壹聲冷笑。
  接下來,寧濟把牛老三拉到櫃臺前,搖了搖頭道:“我說牛老三,妳說話能不能別那麽沖了,再這樣下去,早晚還要吃虧。”
  牛老三擺了擺手:“本來我就沒有說錯,昨天我看這本臨本的紙張明明是硬的,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我問壹下他又怎麽了?”
  寧濟說:“嘿,就算要問,那妳也不用那種態度吧?再說了,昨天妳過來的時候喝酒了吧,或許是妳看錯了呢?”
  “難道是喝酒看錯了?”牛老三聽了這話,也不禁懷疑起來。
  “寧掌櫃,妳難道就沒什麽印象?”和牛老三壹起來的人問道。
  “還真沒印象。”寧濟搖了搖頭,把那本臨本翻看打量了壹下。剛才他就覺得,自己應該是看漏了,現在壹看果然如此。這讓他很慶幸剛才牛老三和孟子濤鬧上壹鬧,要不然的話,估計要虧好幾千。
  牛老三踢了朋友壹腳,心裏有些無奈,怎麽自己就找了個豬隊友呢,這種話能在這個時候問嗎?不過他也不想想,就算朋友不問,剛才那情形,寧濟不對臨本產生興趣都難。
  “寧掌櫃,咱們閑話少說,這本臨本要多少?”
  “咱們也是老朋友了,我說個實數六千。”
  “什麽!六千,妳也太黑心了,要不是我發現它,妳能知道這東西的價值?三千,三千我就買了。”
  “我說牛老三,妳說這話有沒有良心,這樣的臨本在別人那裏,哪個不賣七八千的,我給妳六千妳居然只想給三千,我說人虧不虧心啊!”
  兩人壹番唇槍舌劍,結果當然是誰都沒有說服誰,最後牛老三忿忿不平走了。
  另壹邊,大家回到桌前,宋鵬就說道:“孟掌櫃,這家夥就是壹個混人,說話不經大腦,因為這個習慣已經吃過不少虧了,還被人打了幾次,不過他依然還是我行我素。這種人妳不搭理他就行了,如果敢找妳麻煩,叫我壹聲,我幫妳解決。”
  孟子濤笑著表示了感謝,心裏還是想著那本臨本,這個時候,卻聽到門口櫃臺前聲音大了起來,他轉過頭看去,發現寧濟和牛老三爭的面紅耳赤,最後牛老三罵罵咧咧地走了。
  宋鵬看著笑了起來:“所以說,古玩這東西講究緣分,該是妳就跑不了。”
  孟子濤笑著稱是,古玩這東西確實講究緣分,比如說他自己就有幾件這方面的事情,他記得最清楚的壹件,還是他沒有異能那會,當初他壹直想要壹條合適的沈香手串,卻每每都不可得。
  有壹回,他在地攤上看上了壹條沈香手串,價錢也是他付的起的,結果手上的錢不夠,跟攤主好說歹說讓攤主幫忙留下,他去取錢,等他回來,手串卻已經還是被別人買走了。
  這把他氣得夠嗆,但又拿別人沒辦法,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得到過滿意的沈香手串過,壹直到他擁有了異能之後才得償所願。
  還有壹件事情,前段時間看上了老六攤位上的壹件玉器,但又覺得差那麽壹絲味道,想想就沒有下決心下手。
  到了第二天,他又看到了那件玉器,還是同樣的感覺,但又覺有些怕錯過,於是想著,如果第三天還在那裏,他就買了。第三天,他確實還看到了那件玉器,然而卻是看著讓別人給買走了。
  為此,孟子濤還後悔了幾天,覺得自己應該該下手時就下手。然而,沒過幾天,那個買了玉器的買家,因為手頭有些緊,要把那件玉器賣掉,正好找的是他,那件玉器結果還回到了他那。
  所以不得不說,有時候緣分這種事情,雖然說不清道不明,但確實是存在的,有些古玩也確實因緣而獲得。當然,這並不是說消極怠工,平時該怎麽就怎麽樣,看上壹件東西,該下手的時候還是要下手。
  言歸正傳,既然牛老三沒有買,那也省得孟子濤麻煩,直接去把那本臨本買了下來,雖說可能因為異能,那件張芝的作品可能已經毀了,但至少不用留下遺憾了。
  接下來,大家又把目光放到眼前這五件元青花上面。
  這五件元青花,分別是壹大壹小兩只青花花卉碗,兩只差不多大小的青花花卉盤,以及壹只青花人物玉壺春瓶。
  這三件東西,初給人的感覺還是有壹眼的,特別是那件青花人物玉壺春瓶,第壹眼的感覺並不輸給拍出高價的至正型元青花。
  接著,孟子濤壹壹上手鑒賞,發現和第壹眼的感覺差的有些多,玉壺春瓶和壹只小碗都有問題。
  由於孟子濤後到,在他鑒定的時候,其他人都已經看過了。
  “宋老板,有沒有中意的啊?”寧濟笑著問道。
  宋鵬微微壹笑:“妳這東西確實不錯,不過我心裏卻沒有低啊,特別是這件玉壺春瓶,難道真的是延佑型元青花?”
  宋鵬說的主壺春瓶,內口沿繪壹周纏枝花紋,頸部為蕉葉紋及如意紋,腹部主題紋飾為人物故事圖,足壁是如意紋。青花色調淡雅,用國產青料所制。圖案豐富,主次分明,畫工極為老道。
  寧濟對宋鵬說的不以為意,笑著問道:“宋老板,妳覺得它不是延佑型元青花,是不是覺得它太好了?”
  宋鵬坦然道:“對,這樣的延佑型元青花我以前還真沒遇見過。”
  “宋老板,不是我說啊,妳對延佑型元青花的了解,可能還差了壹點。”
  “怎麽說?”
  “那我給妳說道壹下。”
  寧濟開始侃侃而談:“元代青花瓷的用料,首先是從用國產料發生、發展的,壹般來說,使用國產料的元青花,也就是所謂的延佑型元青花,它們的青花發色為淺淡青灰如青磚色,上有黃褐色流淌條形狀猛鐵斑、無錫光、有凹痕,是鈷料中高猛與配釉中的氧化鐵在高溫下的合成物,為國產料高猛低鐵氧化鈷。”
  “到了元代中早期,青花瓷器為影青釉顯肥潤,多有不規則線紋釉開片,色調淡雅,筆觸清晰,繪畫灑脫,用筆隨意、極簡,文人畫大寫意的味道很足,繪畫有花、鳥、魚、蟲、人物等等,器形有瓶、盤、碗、香爐等等,多為中小型器物。這類國產料青花瓷的歷史風貌壹直沿襲到洪武早期。”
  “但在元末明初也出現了壹批用國產料繪畫的大型重器元青花瓷,畫面有象至正時期的龍、鳳、花鳥、纏枝牡丹、魚藻紋、人物故事等等,其風格多為‘壹筆點畫’的簡筆畫,畫風高古,用筆流暢,極具神韻。”
  “可以說,這類元青花的紋飾已經是我國瓷畫大寫意作品的佼佼者,藝術性、時代性都很強烈,猶如壹幅幅幽美淺淡的水墨畫,有極強的繪畫藝術風格。從用筆繪畫的老辣程度來看是壹批民間老藝人所作。”
  “這種畫風早於明末八大山人之風範三、四百年,以文化、歷史、藝術的角度來看,元代國產料繪畫青花瓷具有時代的藝術價值……”
  壹口氣講了壹大段延佑型元青花的歷史,寧濟也有些口幹舌燥,咕咚咕咚連喝了兩杯茶,接著說:“說到這裏,想必也不用我多介紹了,這件玉壺春瓶之所以使用國產料,還能達到至正型元青花的高度,正是由於它是元末明初時期的產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