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撿寶生涯

吃仙丹

都市生活

  壹塊家傳古玉,讓孟子濤開啟了別樣人生。   寶玉、古瓷、名畫、文玩珍寶接踵而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31章 宋代茶道

撿寶生涯 by 吃仙丹

2018-7-23 20:33

  和姜雅文壹起回到牧越澤的病房,孟子濤他們並沒有說出實情,只是說了工作上的事情,接著,他們就告了辭。
  上了車,於為剛說道:“越澤這家夥運氣怎麽這麽好,這麽好的姑娘都被他遇到了,而且還死心塌地地跟著他。”
  “怎麽,妳很羨慕?”孟子濤笑著問道。
  於為剛哂笑壹聲:“我……怎麽可能會羨慕,我老婆比她還要完美,好不好!”
  “別裝了,我還不了解妳?”
  “餵餵餵,妳可別胡說八道啊,小心我告妳誹謗……”
  相互開了幾句玩笑,他們就去附近吃了飯。
  “子濤,下午妳準備去哪裏?”
  “我要去古玩城壹位前輩那。”
  “我能去嗎?”
  “當然沒問題,等我先打個電話,問問他現在在哪。”
  蔣衛文正好和朋友吃完飯準備回店裏,於是,孟子濤他們坐車來到古玩城。
  徑直來到蔣衛文的古玩店,孟子濤看到店裏除了蔣衛文和第壹次來認識的元林之外,還有壹位五十多歲,穿著中裝,氣質儒雅的老人。
  看到孟子濤他們進來,蔣衛文笑道:“來來來,我給妳們介紹壹下,這位就是我說的鄭老的關門弟子孟子濤,別看他年紀小,但練就壹雙火眼金睛。”
  “蔣老,您謬贊了。”孟子濤連忙謙虛了壹番。
  蔣衛文接著介紹道:“這位是我的好朋友,茶道高人羅嶽寧。”
  羅嶽寧笑道:“什麽茶道高人,我只是喜歡茶而已,可萬萬稱不上‘高人’二字。”
  “妳就謙虛吧……”
  把於為剛介紹了壹下,大家寒暄了幾句,孟子濤就註意到桌上擺放的壹些器具,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壹個青玉茶碾。
  在唐代,人們飲用茶類主要以餅茶為主,飲茶前需要先將餅茶碾成細末,方可煎茶,否則很難將茶汁煎出來。茶碾的作用,就是將餅茶碾成細末,是煎茶用的壹種器具。
  陸羽在《茶經》中稱其為“墮”,呈車輪形,中間厚,邊緣薄。碾輪中部有壹圓孔,可穿木。可惜軸木已無存。唐代詩人元稹《茶》詩曰:“茶。香味,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詩中在談到煎茶時,用白玉雕琢的碾把餅茶碾成末,用紅紗茶羅過篩,再入茶銚煎茶,註入茶碗,茶湯泛起黃花“餑沫”,終成清香美茶。
  而眼前這個茶碾就是青玉質地,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船型碾槽,兩平足,當為穩定之用。上為玉質碾軸,雖說,茶碾的玉質不算特別出色,但就以體積來說,也算不錯了,而且雕刻方面也頗為精細,算是壹件可用可賞的茶道器具。
  註意到這個茶碾,再加上紅泥小火爐,以及其它壹些茶道工具,孟子濤就明白過來:“妳們這是準備煮茶嗎?”
  蔣衛文點頭道:“對,小孟,妳對茶道有沒有研究?”
  孟子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對茶道還真沒什麽研究。”
  蔣衛文問道:“是對茶道不感興趣?”
  孟子濤說:“也不能說不感興趣吧,以前買不起好茶葉,現在還有不少知識要學習,完全顧不上研究茶道。”
  旁邊的元林笑道:“也是,孟老師還年輕,有現在的成就,總要有所舍棄。”
  “這到是的。”
  蔣衛文點頭稱是,孟子濤才二十多歲,就能有現在這樣的眼力,學習東西肯定要有重點。
  “沒關系,今天正好有老羅在,讓妳也體會壹下茶道的魅力,不但能壹飽眼福,還能壹飽口福。老羅,咱們開始吧。”
  “行。”
  羅嶽寧打開他面前的壹只盒子,從裏面拿出了壹個用紙包起來的,呈扁圓狀的東西。
  這東西狀如棋子,比象棋小,比圍棋大,打開外面裹著的白紙,只見裏面原來是壹塊小巧的茶餅。
  羅嶽寧介紹道:“這是我按照古方,復原的宋代貢茶,壹塊茶餅是壹兩多重,妳們可以先聞壹下它的味道。”
  宋代的貢茶和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享譽盛名,不僅促進了名茶的發展,飲茶的普及,還使鬥茶之風盛行,茶書、茶詩詞、茶書畫等茶文化作品無數,令塞外的茶馬交易和茶葉對外貿易興起。
  聽說是復原的宋代貢茶,孟子濤十分好奇,輪到他時,拿在手中仔細觀察了壹番,只見茶餅為黑色,黑中透著青,青中又透亮,另外,茶餅上還印著波濤紋。
  這些特點,都符合宋代貢茶的特征。
  接著,孟子濤對著茶餅輕輕壹嗅,立刻就有壹股糯米香迎面而來,非常好聞。
  最後,於為剛把茶餅拿到手中看了看,有些好奇地問:“宋朝的貢茶就這個模樣啊?”
  “對,按照文獻記載,就是這個樣子。”孟子濤說道。
  “上面不印字?”
  “宋朝貢茶只印花紋,從不印字。”
  孟子濤解釋道:“例如,‘大龍’貢茶印著壹條蟠龍,蟠龍周圍是壹圈雲朵;‘小鳳’貢茶印著壹只鸞鳳,鸞鳳周圍也是壹圈雲朵;‘興國巖揀芽’只印壹條飛龍,沒有雲朵;‘太平嘉瑞’有龍有雲,雲在龍爪下面。只印花紋,不印文字,這是宋朝貢茶的壹大特色,而且這些也都是有文字記載的。”
  羅嶽寧笑道:“小孟,妳對宋朝的貢茶很熟悉嘛。”
  孟子濤擺了擺手:“我只是對書本上的東西熟悉,其它可就不行了。沒辦法,這些都和鑒定有關,不記不行。”
  蔣衛文笑道:“我看妳是百科全書,腦子裏什麽都有,也不知道妳是怎麽把這些裝進腦子的。”
  孟子濤笑道:“我就是對死記硬背的東西再行。”
  元林感慨道:“孟老師,妳這個天賦太好了,像我,就最討厭死記硬背的東西,壹看書就頭痛。”
  “別以為我不知道,妳分明就是懶。”
  蔣衛文接著說道:“行了,咱們先做正事吧。”
  羅嶽寧說道:“那我就開始碾茶了。”
  看著羅嶽寧把茶餅用剛才的紙包著,接著槌碎,放入那件青玉茶碾之中,於為剛好奇地問道:“這是在做什麽?怎麽還要把茶葉碾碎啊?”
  孟子濤說道:“這是宋朝的煮茶方式,其實,在這之前,還有壹步炙茶,先將茶餅‘以沸湯漬之’,刮去膏油,然後用微火炙幹。不過,這是新茶,壹般不炙。接著就是這壹步,碾茶,不過,碾的茶不能過夜,不然色澤不對。”
  於為剛說道:“喝個茶都這麽麻煩?”
  羅嶽寧笑道:“這叫情趣,在喜歡的人眼裏,這些步驟都充滿了趣味。另外,想要感受到過程中的魅力,必須讓自己心靜。”
  於為剛撓了撓頭:“可能我這人比較急躁吧。”
  羅嶽寧說:“細心體會,妳會慢慢喜歡上茶道的。”
  這個時候,羅嶽寧碾的差不多了,接著就把碾好的細茶末過篩,篩上的粗末再倒入茶碾之中再碾,反復幾次就完工了,就壹步叫做羅茶。
  羅茶完成,羅嶽寧把茶盞拿起來,在茶爐上方烘壹下。
  “這是什麽意思?”於為剛好奇地問道。
  孟子濤說:“就叫烘盞,是為了點茶做準備,因為如果茶盞是冷的,茶就浮不起來。”
  “哦。”於為剛有些不明所以地點了點頭。
  “好了,開始點茶了。”
  只見羅嶽寧把茶末投入茶碗,接著註沸水,調成膏狀,再註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
  緊接著,羅嶽寧開始沿盞壁註水,手中拿著茶筅攪動茶膏,漸漸加力擊拂。
  “這是在做什麽啊?”於為剛輕聲問道。
  孟子濤也小聲解釋道:“這就是點茶,想要點出好茶,主要動作是‘點’和‘擊拂’。點就是把急須裏煎好的水註入茶盞中,過程中,執壺往茶盞中點水,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茶面。”
  “至於‘擊拂’相當於唐代煎茶中的‘攪’,但不象唐代用筷子壹類東西在茶釜中攪拌,而是用特制的小掃把壹般的工具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手持茶筅擊拂茶湯,叫做‘運筅’,往返運筅,或擊茶湯,或拂湯花。相互配合,這才能制作出最佳效果。”
  於為剛感慨道:“沒想到,古人為了喝壹杯茶居然這麽麻煩。”
  孟子濤笑道:“其實,宋人就是用這種辦法鬥茶的。”
  於為剛訝然道:“鬥茶?茶還能鬥啊。”
  孟子濤笑道:“當然了,茶葉的好壞,還有點茶水平的高低,不都可以鬥嘛。”
  於為剛問:“那最後什麽樣的茶算是最好的呢?”
  孟子濤解釋道:“品茶的好壞有兩條標準,壹是湯色,即茶面湯花色澤。壹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發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采摘不及時;色泛紅,是炒焙火候過了頭。”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