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壹百六十四章 玉堂春瓶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0

  瓷器的發展,到了清代就不用說了,各種經典器型、釉色、工藝,更是層出不窮。
  而十大經典器型當中,還有壹種搖鈴尊。
  這是清康熙年間的流行器式,其特點為小口,細長頸,豐肩,弧形或筒式腹,淺圈足,平底。
  這種瓶子因形似帶把的搖鈴而得名,以青花釉裏紅制品為多。
  由於此類器型罕見,存世量稀少,歷來身價不菲,只要出現就備受關註。
  這樣的瓷器,陳文哲怎麽也要藏壹件,所以做壹件清康熙釉裏紅搖鈴尊,是必不可少的。
  再就是貫耳瓶,這種瓶子也比較少見,但是架不住器型經典。
  貫耳瓶是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且貼著豎直的管狀貫耳。
  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制,清代亦有仿制。
  這種瓶子,之前他修復龍泉窯瓷器的時候見過,只不過陳文哲沒有親自做過。
  這壹次遇到機會,自然要做壹件,最起碼也要熟悉壹下器型吧?
  最重要的是,通過仿制這麽壹種器型,他可以慢慢的熟悉壹下哥窯,再試著做壹下官窯的貫耳瓶。
  至於龍泉窯的貫耳瓶,就沒必要多做,最多做壹件就好。
  龍泉青釉瓷器,他做的太多,現在他想做的瓷器更多,就沒必要重復多做。
  當然,做壹件看看他現在的成色,還是可以的。
  畢竟很長時間沒有做龍泉青瓷了,也不知道他現在的手藝,能夠做出什麽樣的青翠如玉?
  青翠如玉啊,這種效果的追求,他已經摸到極致的邊了吧?
  陳文哲就這樣,壹邊熟悉原來會做的瓷器品種,壹邊摸索著學習制作新品種。
  現在他做壹種器型的瓷器,都是盡量的把他會做的釉色、工藝,都融入進去。
  這樣下來,做任何壹種瓷器的速度雖然不快,但是只要做出來,就是壹件合格的精品瓷器。
  “咦?原來我居然從來沒有做過賞瓶?”
  這壹天,陳文哲終於做到了十大經典瓷瓶當中的賞瓶。
  賞瓶很有名,但是他真要做了才發現,他原來還真沒做過。
  要說收藏圈最熟悉的壹種經典瓷瓶,肯定是賞瓶。
  這種器型也是清代最流行,也是雍正壹朝最新出現的壹種造型。
  其作用主要是作賞賜之用,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
  傳世賞瓶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
  只是看器型,真的跟玉壺春瓶相差不大,甚至剛開始賞瓶就是玉壺春瓶。
  相傳有壹次乾隆皇帝在飲酒時作詩說:壹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萬片,下壹句乾隆皇帝不知怎麽說了。
  此時紀曉嵐接出了下壹句:飛入蘆花皆不見。
  就是這麽簡單的壹具,解了乾隆之難。
  此時乾隆對紀曉嵐說,有賞!
  就這樣,賞給了紀曉嵐壹個賞瓶。
  賞瓶,顧名思義就是皇帝賞給有功大臣的獎賞器物。
  這種賞瓶,畫的是纏枝蓮,表示清廉。
  皇上用青花和蓮花的賞瓶賞賜,暗示“為官要清廉”。
  賞瓶形成之後,肯定不能叫玉壺春瓶,所以它本來還有壹個名字,叫“玉堂春瓶”。
  過去皇帝傳旨:“賞玉堂春瓶壹對。”
  底下太監當著皇帝會把話說全:“傳旨,賞玉堂春瓶壹對。”
  可是太監壹轉身,就會說:“賞瓶壹對。”
  說得簡單了,把中間省去了,所以,漸漸的,後來這瓶就叫“賞瓶”,原來的本名“玉堂春”反而不叫了。
  賞瓶,真正屬於華夏陶瓷藝術的珍品。
  其實想想就能明白,只要是賞瓶,就肯定是出自皇宮大內。
  畢竟賞賜給大臣、貴族的東西,能差的了嗎?
  目前市場上,雍正壹朝的賞瓶並不多見,常見的是乾隆時期的賞瓶,由於做工精細而受到藏家的鐘愛。
  清代的賞瓶,細分起來,有好幾種,除了上面說的,青花纏枝蓮賞瓶,再就是描金賞瓶。
  描金賞瓶主要是以祭藍釉金彩皮球花紋賞瓶為主,此種賞瓶興起的時代較晚。
  它是在傳統賞瓶的基礎上燒制的,其器型與同時期的賞瓶器型類同,但器身通體施祭藍釉,釉上有金彩裝飾。
  頸部和腹部的主題紋飾,為皮球花紋。
  紋樣異常豐富:有龍、鳳、獅、鹿、團鶴、團福壽、蝠磬、八卦、鷺蓮、鵪鶉菊花、瑞果、松、竹、梅、金魚、月華、花蟲、花蝶、輪花和各種花卉,不壹而足。
  金彩與祭藍釉上下互應,釉面勻凈亮麗,施上金彩紋樣,尤為醒目,別具富麗堂皇之感,更吸引人的目光。
  但也有只是祭藍釉,而無描金的賞瓶,現在南雲省博物館曾藏有壹件。
  此外,南雲博物館曾收藏有壹件乾隆藍釉描金龍紋賞瓶,全器紋飾主要集中在頸部和腹部,描金裝飾雲紋和龍紋。
  描金裝飾在乾隆時期較為普遍,而藍地描金則是其中很常見的壹種,往往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
  此類描金的賞瓶主要流行於清代晚期,由於描金易被磨損,金彩易脫落,保存起來不易,因此品相較好的較少。
  此類器物的市場價位不算太高,但流通性強。
  目前在市場中偽品不少,而且許多為後加彩瓷。
  在目前的賞瓶仿品中,最大的缺點是,現仿的賞瓶在器型上掌握得不好。
  壹般來說頸部、腹部和底足仿得不到位。
  而對於霽藍釉描金賞瓶來說,最難仿的還有釉和金彩的色調。
  但同時此類賞瓶也是最難鑒定的,難仿還能仿成,自然不簡單。
  再有就是粉彩賞瓶,此類賞瓶從清中期開始出現,多以其他瓷器上的紋飾移植到賞瓶之上,所繪紋飾十分豐富。
  因為賞瓶的器型易於在腹部繪制紋飾,因此,粉彩賞瓶比較受到人們的喜愛。
  但這類賞瓶,並不是都作為賞賜之用,更多的是用於欣賞。
  其中最常見到的是粉彩百蝠賞瓶、粉彩百蝶賞瓶和粉彩皮球花紋賞瓶。
  而這些賞瓶,在光緒和宣統朝多見。
  這些紋飾布滿全器,較為繁細,口沿飾變體蓮瓣,頸部與瓶身的主體紋飾基本相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