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五百二十二章 透光可見骨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青花影青瓷,為什麽說是創新?又為什麽會引起轟動?
  因為這是壹種集傳統的青花、影青、刻花於壹體的精品之作。
  幽倩致的青花,晶瑩剔透的暗刻花紋,以及自中泛青的影青色釉,互相襯托,交映生輝。
  這可不簡單,要不然也不會等到新華夏建國之後,才會發明創造出來。
  而這些,都算是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就像此時的壹念堂陶瓷廠,只要攻克了任何壹項技術,都可以得到大批精美產品。
  就像是影青瓷,品種實在是太多了,而且生產出來之後,在市場上肯定是久經不衰!
  沒辦法,只是壹個影青瓷,其能夠生產的器型,就實在是太多了。
  “影青”的造型非常豐富,主要有盤、碗、洗、盞、缽、盒、瓶、壺、罐、枕、註子、博山爐、動物、堆塑人物等等。
  還有,仿制的歷史時期不同,就算只是壹個影青瓷,器型都不壹樣,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特點。
  從現在發現的窯址調查,和紀年墓出土情況來看,“影青”瓷草創時期,是在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
  這壹時期產量小,器類簡單,主要為碗、盤、碟之類,也有盒、缽、註子、註碗等。
  器物造型多承襲晚唐、五代遺風,器型低矮,圈足寬大,唇口及壁都較厚。
  為防止燒時變形,因此在器物口沿下常留有壹道厚紋,這種做法至今尚存,俗稱“撐口泥”。
  也有的器型仿金屬器,如瓜棱形的壺身、細長彎曲的壺流、盤碟腹壁的棱線及碗、盤多作花口五出或六出等。
  而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寧年間,“影青”瓷產量大增,器類也多種多樣。
  這時期的產品多為廣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體多上薄下厚,與前壹時期的厚唇形成鮮明對比。
  器型以盤、碟、碗居多。
  較多見的還有盆、爐、缽、罐、盂、盞托、盒子、註子、註碗、盤盞、臺盞等,堆塑瓶也偶有出土。
  其中,註子、註碗是配套使用的壹套酒器。
  註子曲流帶把,壺身作瓜棱形,蓋頂飾以獅鈕,註碗則多呈仰蓮形。
  全器造型生動,恰似壹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是北宋市民生活的常用之物。
  盤盞與臺盞則是與註子、註碗相配使用的酒具,相當於現代的酒杯。
  除了各種各樣大器型之外,還有各種紋飾。
  器型加紋飾的組合,就讓影青瓷的變化更多了。
  而“影青”紋飾,主要是刻花、劃花、印花,還有少量的堆塑花紋。
  早期器皿多無紋飾,或有少量刻劃極為簡單的花紋,如蔓草紋、水波紋等。
  中期以後,花紋顯得繁雜,刻花、印花大量出現。
  常見的有菊瓣紋、蓮瓣紋、石榴花、芙蓉花、萱草紋、雲龍紋、龍穿纏枝花、纏枝蓮紋、纏枝菊花、纏枝牡丹、風穿牡丹、嬰戲牡丹、海浪紋、海浪五魚紋、水波雙魚紋、蓮塘雙魚紋等等。
  “影青”的刻花、劃花大多數構圖簡練,給人以雅致之感。
  例如海浪紋,僅用梳篦式工具,隨意在器皿上劃幾下。
  再用尖形工具,在其上劃幾個隨意的弧度。
  這樣即可出現,壹幅洶湧澎湃的水波浪圖畫。
  如再添上幾條小魚,那就更有情趣了。
  而嬰戲牡丹也較為精美,壹般表現的是兩小孩,追逐於牡丹花叢中的圖案。
  匠人刀法嫻熟,流暢有力。
  將嬰兒天真活潑、爛漫可愛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些都算是影青瓷之中的精品,而到了現在,只要提到南宋名瓷,還有壹種影青瓷是不得不說的,那就是瓜形蓋盒。
  這種青白釉是兩宋時期的典型釉彩,而其薄薄的釉層、幾乎脫胎的燒制工藝,使得其達到了如和田美玉般的細膩程度。
  透過光幾可看見瓷骨,煞是驚艷。
  此蓋盒壹大壹小,均為南瓜形,沿著高低起伏的瓜形條紋,外壁做出凸的棱線,小圈足。
  蓋盒心內,用篦劃手法,畫出蓮花紋。
  胎骨潔白,釉質細薄晶瑩潤澤,質感如白玉,胎體極薄。
  器上的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在花紋邊上,顯出壹點淡青色暗影,其余幾乎都是白色。
  故又有影青、映青、隱青、罩青之名。
  在21世紀北方收藏市場上,宋元時期的影青瓷器很少。
  原因是北方的瓷器愛好者,對來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
  加之贗品太多,認為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問津。
  其實,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藝特點,就很容易鑒定。
  掌握器型的意義不大,因為仿古者對各類器型壹般都把握得較好。
  如遇罕見而又特別的造型,則要慎重。
  當然,鑒定還需要掌握造假作偽的壹般手法,要不然也很可能吃藥打眼。
  拿起壹只成品蓋盒,陳文哲仔細觀察著它。
  很顯然,這是不遠處那位工藝師的得意之作,要不然也不會放在這裏,供人學習仿制。
  看影青,首先看釉色,再看制胚、最後才是器型、紋飾!
  影青瓷釉質的手感和觀感,猶如青白玉壹般,這是在鑒識宋代影青瓷時首先要考慮的。
  若遇幹枯無光,釉面粗糙,或反之過於瑩潔潤滑者,則要謹慎。
  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潔白細膩,淘洗精細。
  有的器物精細到,幾乎脫胎的程度。
  但在制坯和上釉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夠均勻之處,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
  故若遇胎質過分精細潔白,狀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潤無瑕疵者,須小心。
  再如其紋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類器物,花紋都不及南宋;
  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圖案,則顯然值得懷疑。
  宋、元時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較高,南宋次之,元代則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顏色各異。
  所以,想要成功仿制壹種歷史名瓷,肯定不是那麽簡單的。
  以影青瓷的碗類為例,贗品與真品之間的差異,還是有不少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