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四百壹十八章 史上最貴平底鍋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通過“虢季子白盤”中的銘文,可以佐證兮甲就是尹吉甫。
  他是當時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大詩人,文武雙全。
  他也是《詩經》的主要編纂人,保留和弘揚了華夏早期文化,被認作“詩祖”。
  其次,兮甲盤記載了保衛國土、穩定南北邊疆,兼及與少數民族之關系。
  兮甲跟隨周王北伐匈奴獲勝,保衛北方國土。
  又治理南淮夷,維護了王朝東南邊疆的穩定。
  當然,“虢季子白盤”同樣記錄北伐之事。
  第三,記載建設法制、完善社會制度。
  兮甲監督貢賦,規範商貿,嚴明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臣。
  孔子尚欽周禮,周代之制度也可謂中國後世壹切制度的鼻祖。
  第四,記載開展貿易、絲綢之路萌芽。
  南淮夷向周的進貢主要是絲織品,線路自黃淮到陜西,即是早期的“絲綢之路”。
  第五,流傳為宋代以來金石學及其他學問之縮影。
  宋代以降,張掄、鮮於樞、陸友仁、吳式芬、陳介祺、吳大澂、羅振玉、王國維、容庚、郭老、陳夢家等,幾乎所有重要之金石學著作,均記錄這件名器!
  這麽壹件重寶,賣出高價就沒什麽可奇怪的。
  所以,加上傭金成交價為2.1275億元,也算是正常。
  畢竟這麽點錢,在當時也就等於0.6噸黃金,真算起來也不算貴。
  而就算是這樣,當時也刷新了我國古董藝術品拍賣紀錄。
  也虧得當時杜先生沒聽那些專家的話,否則豈不是要錯失壹件珍寶,並給自己帶來損失。
  或許也是那些專家道行不夠,才看走了眼。
  不過,當今古玩市場魚龍混雜,凡事還是多留個心眼的好。
  比如現在,陳文哲也就多留了壹個心眼。
  現在真品兮甲盤出現,還有明確的交易記錄。
  但是,他的流傳可不是有序的,因為期間有斷代。
  民國時期,陳老先生收藏的兮甲盤,肯定是真的,因為其流傳有序。
  還有,那個時期留下的拓片,也肯定是真的,因為那個時期真品還存世。
  那麽後來的兮甲盤,怎麽確定真假?
  難道跟拓片壹樣,就是真的了?
  不管是霓虹,還是香江的兮甲盤,都是因為其內銘文作假的時候,出現錯誤,從而被人確定是贗品。
  那麽陳文哲要是自己仿制呢?他相信,只要他想要仿,就肯定能夠仿制出以假亂真的兮甲盤。
  到時候再用絕活做舊壹下,誰能認的出來?
  就憑借拓片?還是用那件藏在國內的兮甲盤來比對?
  要真說起來,這件青銅盤子的爭議之處,還有很多,比如名字。
  這個的爭議其實更大,很多人認為,這件寶別的真名,應該叫兮田盤。
  怎麽證明?其實還是十分容易的。
  雖然陳文哲眼下鑒定兮甲盤的時間不長,但只是壹瞬間,他就把兮甲盤的前世今生,都研究了個遍。
  捋了壹遍,兮甲盤的那點秘密,他就壹清二楚了。
  所以他很清楚的知道,現在網上有文章,登載簠齋先生(陳介祺)原拓的西周重器【兮田盤】拓片,壹般都是寫作【兮甲盤】。
  對原文不作評論,只對器物的名稱,發表意見。
  很多人實在不能茍同,不想稱其為兮甲盤,認為有必要糾正。
  簠齋先生拓片的字跡,拓制的非常清晰。
  如果妳看過,認真看過,仔細看去,就會發現上面明明寫著的是“兮田”怎麽變成了“兮甲”?
  拓片左下方蓋有“簠齋”兩字收藏印,說明此器為簠齋所藏,拓片為其所拓。
  現存的《簠齋藏古目》書中第九類,記錄了藏有西周銅器“盤”類,共有四件。
  其壹就是【兮田盤】,寫的很清楚。
  文中並記錄了,此器已損壞:“足損”。
  這是簠齋親筆手書的記載,當確定無疑。
  從外形上鑒定,應該是沒有爭議的。
  因為這件兮甲盤太出名了,畢竟西周“大鐵鍋”坎坷七百年的故事,在行內已經是耳熟能詳。
  所以,這件青銅器,也是最有故事“國寶”,也是史上最貴的平底鍋。
  話說公元1283年,仕途不順的書法家鮮於樞定居杭市。
  壹天,他應邀前往同僚李順俌家中做客。
  席間壹道“烙餅”美味可口,鮮於樞甚是喜歡!
  誰曾想到,這餅可大有來頭!
  居然是用壹口3000年的西周“大鐵鍋”烙成……
  鮮於樞性格本就豪爽,在席間吃到美味的烙餅,便突然有了要學壹學做法的念頭。
  於是,他起身前往李家廚房,準備偷師幾手……
  然而,當他壹眼瞧見竈頭那口烙餅的鐵鍋時,心中不禁咯噔壹下!
  這……真的是平頂鍋嗎?為何鍋底隱約有字?
  鮮於樞不虧是元代極具才氣的文人書法家,只消壹眼,他便看出那平底鍋地的字跡非同壹般!
  這絕非是有人信手塗鴉,鍋底密密麻麻上百個字跡,竟然都是千年之前的西周金文?
  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那個時期也稱金文。
  原來,李順俌也是在別處得到此物,放置於家中多時無用,竟然被廚娘拿去硬生生敲掉底座,搞成了烙餅的鍋子“廢物利用”……
  鮮於樞哭笑不得,他認定此物為西周古物,不忍其淪落為炊具使用,隨後花錢買入……
  因為兮甲盤是重寶,這壹點古人也是認同的。
  畢竟之前被南宋皇室收藏過,還有幾率,元代的人自然也會知道。
  所以,兮甲盤被書法家鮮於樞“拯救”於廚房之間的故事,就廣為流傳。
  所以,自南宋以來,古籍記載中便出現了壹件西周青銅盤的記載,據說是從壹古墓中出土。
  古墓在哪,已經找不到,但是後來確定了是兮甲的墓,而且還找到了有銘文的他的墓碑。
  很可惜,兮甲盤這件重器後來的下落不知,但幸運的是陳介祺老先生為我們留下了歷史的真跡。
  《簠齋藏古目》中,兮甲盤內銘文的原件復印圖,能看的十分清楚。
  陳文哲自然也研究過,現在就算讓他仔細看,也肯定是大概率讀作兮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