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九百壹十九章 戧金彩漆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據文獻記載,金漆在雍正朝即有所制作,但數量不大。
  乾隆朝制造量較大,裝飾題材豐富,其中以寓意吉祥和仿生題材為多。
  乾隆朝仿生類型的漆器形式更豐富,比如壹件乾隆款紅漆描金鳳穿牡丹紋銀裏碗。
  這只碗是木胎,撇口,圈足,通體髹朱漆並描金,體現出宮廷器用裝飾之奢華。
  碗壁繪牡丹、鳳鳥組合的吉祥紋樣,鳳鳥穿梭飛舞於牡丹花叢之中,也稱“鳳穿牡丹”,寓意幸福美好。
  足壁飾描金海水紋壹周,口沿及碗裏鑲銀。
  碗底描金雙方框內,署楷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據檔案記載,此碗當時共制有十六件,如今全部保存於故宮博物院,壹件未失。
  兩百年來,紋飾依舊光鮮如新。
  像是這樣的精品木碗,實在少見,但是同類型差不多的作品,乾隆時期的作品還有不少。
  比如乾隆款紅漆描金鳳穿牡丹紋銀裏碗,再就是乾隆款黑漆描金山水人物圖方勝式盤。
  特別是這件盤子,屬於淺盤,木胎,方勝式,平底,隨形圈足。
  通體髹黑漆地,飾描金圖紋。
  盤心為兩幅壹角相疊的山水樓閣圖,遠、中、近景布局得當,山石俊秀,古樹蒼勁,水波蕩漾。
  其上亭臺水榭錯落有致,壹葉小舟徐徐前行。
  描金處作山石皴法,層次分明,濃淡成暈,呈現清靜幽雅、意境高遠的氣象。
  盤內壁繪六瓣花卉紋錦地,外壁飾團花。
  外底散落各式折枝花卉,中心雙方框內署描金楷體“乾隆年制”四字雙行款。
  此盤借鑒霓虹蒔繪技法,在描金紋飾上髹塗透明漆並進行研磨,使漆地更加烏黑光亮,紋樣更富立體感。
  還有乾隆款黑漆描金山水人物圖方勝式盤,同樣采用黑漆工藝的壹件黑漆描金蕉葉紋靈芝盆景。
  其上靈芝表面貼金箔,雕刻惟妙惟肖,根部墜圓形木塊,起固定作用。
  盆為尊式,撇口,束頸,鼓腹,圈足,與底座連為壹體。
  其通體髹黑漆為地,口沿描金,頸底部飾蕉葉紋壹周;
  盆腹外鼓,滿飾纏枝蓮紋,腹下環飾覆蕉葉紋壹周。
  盆口內壁,點綴各式折枝花卉。
  靈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素來象征長壽,金色、飽滿的靈芝更加富貴喜人。
  此盆景原藏紫禁城壽康宮內,此地為皇太後居所,太妃、太嬪隨居於此。
  跟黑漆描金蕉葉紋靈芝盆景壹樣的作品不少,甚至使用同樣工藝的也不少。
  比如壹件描油勾蓮紋如意雲頭式盒,通體髹淺藍色漆為地,圖案以油調色描繪。
  蓋面飾描金隨形開光,內繪勾蓮蝠紋;
  勾蓮枝纏蔓卷,象征長壽,與蝙蝠紋組合,寓意“福壽雙全”。
  側壁滿飾勾蓮夔鳳紋,內髹金漆。外底中心繪壹枝兩柿,意為“事事如意”。
  清中期各類工藝技術登峰造極,出現了許多用壹類材質模仿另壹類材質的作品,幾可亂真。
  此雲頭式盒即為壹例,其裝飾模仿銅胎掐絲琺瑯。
  它不僅顏色、紋飾高度仿真,還刻意模仿銅胎與掐絲的鎏金質感,只有握在手中才可辨別真偽。
  這種頂級工藝,也只有宮廷之物上才能顯現。
  比如壹件金漆八吉祥紋長方盒通體髹金漆,蓋面題簽內,以墨題寫楷書“禦制避暑山莊後序”八字。
  兩側各飾四枚番蓮花,承托的八吉祥圖案。
  蓋壁四面滿布纏枝蓮花,花頭碩大,枝纏蔓卷,布局精巧而無繁縟堆砌之感。
  座面四角立有如意雲頭形擋板,為固定盛裝冊頁的紙胎糊錦小屜之用。
  底座出如意雲頭式足,飾拐子紋。
  盒內原藏的《禦制避暑山莊後序》冊頁,為乾隆皇帝第十壹子永瑆書寫。
  《避暑山莊後序》是乾隆皇帝,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禦制之名篇。
  因其作於康熙皇帝《避暑山莊記》之後而得名。
  皇子永瑆擅長書法,由他精心謄寫的《後序》冊頁被納入這件精美的金漆匣內,呈獻乾隆皇帝禦覽。
  金漆八吉祥紋長方盒之上,使用了戧金彩漆與填漆工藝,所以有著濃郁的宮廷色彩。
  清代康熙朝比較盛行制作戧金彩漆器,雍正朝的制作雖有檔案記載,但實物所剩無幾。
  乾隆朝是戧金彩漆工藝蓬勃發展時期,不僅制造量大,而且精品也多。
  其突出特點是戧金濃厚,色彩鮮艷,紋飾精細,整體裝飾光華亮麗,具有濃郁的宮廷色彩和氣息。
  戧金彩漆是“戧金”與“彩漆”相結合的壹種復合工藝。
  所謂戧金是在壹色漆地上,陰刻出花紋圖案,之後在陰線內打金膠上金箔或金粉,成為金色的花紋。
  線條內填金後仍為陰線,低於漆平面。
  所謂彩漆有填彩漆和描彩漆之分,填彩漆是在漆地上按照設計的圖案,剔刻出低陷的花紋,花紋內填色漆,再經打磨,所以花紋與漆面齊平。
  描彩漆是在漆地上用多種色漆描繪紋飾,由於紋飾是描繪上去,所以花紋比漆平面略高。
  這樣就形成了戧金填彩漆和戧金描彩漆兩種工藝,相對而言戧金填彩漆的制作工藝更為復雜。
  根據流傳下來的實物看,明代以戧金填彩漆為主,清代以戧金描彩漆為多,學界習慣將二者統稱為戧金彩漆。
  填漆工藝在乾隆朝得到重視。填漆作品表面平滑細膩,含蓄內斂,給人以蘊藉之美感。
  其制作工藝復雜,頗費工時,又因難於操作,致使裝飾壹般以規範性的紋飾為主。
  如錦紋、纏枝蓮紋等,壹器之上布滿重復的精致紋飾,紋飾雖單壹,卻顯素凈雅致。
  比如壹件填漆荷葉式盤,盤木胎,荷葉式,邊緣翻卷,平底。
  盤內、外髹綠漆為地,填紅漆筋脈。
  盤心飾四朵蓮,葉脈從中央射出,末端出叉狀分枝,直抵盤邊。
  葉脈之間以黃漆填飾卷草紋,線條柔美流暢。
  此盤造型仿明代樣式,在清宮舊藏中獨此壹件。
  這種體現獨特工藝的藏品,在哪裏都是罕見的。
  但是,壹些頂級工藝並不罕見,比如乾隆款戧金彩漆“如意宮盒”,就體現了極高的“戧金”工藝。
  這只盒子通體髹褐色漆為地,飾戧金彩漆紋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